一则招聘启事,看“硬道理”的山东解法
大众新闻客户端 2023-12-26 20:35:00
不久前,一则空天信息大学(筹)的招聘启事,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人们感兴趣的,不仅是一所新大学的诞生,更好奇的是为何落地济南?
长期关注空天信息产业发展的人,会认为这是水到渠成。
故事还得从一家钢铁企业的转型说起:
2017年6月,出完最后一炉铁水,济钢拉开停产序幕,很快在济南的钢铁生产线全面停产,成为我国国有特大型钢铁企业就地关停主业的第一家。
五年后,“无钢”的济钢,浴火重生、凤凰涅槃,重返中国企业500强,当年集团营收超过460亿元,远超钢铁主业停产前的水平。
而其中的关键,是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合作,成立济钢防务技术有限公司,开始布局卫星系统、光电系统、低空监测系统、雷达系统等高科技领域。
从此,“空天信息”的字眼,常常见诸报网端。齐鲁一号、齐鲁四号卫星发射升空,空天信息产业高峰论坛的举办,齐鲁卫星星座初步建成……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济南逐梦“空天”的底气越来越足,这是济南新质生产力崛起的速度,也是山东高质量发展的缩影,或许这些新的增量和趋势,现在看上去并不是那么显著,但从中可以看到未来发展前景的无限可能。
在山东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强调要“在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塑造新优势”“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其中抢先布局未来产业的重点之一就是空天信息。
此外,还要瞄准具备基础优势的产业,像济南量子信息、青岛深海极地开发、烟台新一代核能和商业航天、潍坊元宇宙、淄博氢能及储能等,打造未来产业集群。
新时代的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五个必须”的规律性认识,其中“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居于首位。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是尊重经济规律、把握发展大势、适应现实需要、争取未来竞争主动的战略选择。
把时间的指针回拨,这一年,山东拥抱崭新发展逻辑,正在努力把质量效益推向新的高度,把发展水平提升到新的境界:
从春天出发的“进淄赶烤”,到岁末的“赴威赏雪”,热搜上的“好客山东”,不断塑造新的消费场景,激活消费潜能,提升文旅消费水平。
从盛夏小清河复航,到寒冬济郑高铁全线开通运营,山东交通线上的火热画面,提高了区域可达性,改善了城市功能,也拓宽了市场空间,为“有效才是投资的灵魂”作出生动注解。
从黄河大集、村村有好戏,到“片区”成为全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现场推进会的关注点,山东的乡村振兴越来越有“文化味”,越来越有“产业范”。
从前三季度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装机规模已达8414万千瓦,到前11个月“四新”经济投资增长10.6%,一个个上扬的数据指标,让山东绿色低碳转型的活力跃然眼前。
从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增至7家,到认定15个省级未来产业集群,山东以科技创新增强发展新动能,将“挑大梁”的责任担当越扛越牢。
……
回看这一年发展图景,山东的优势清晰可见,有利条件越来越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特征更加鲜明。展望未来,只有以“硬道理”的清醒认知,自觉推动高质量发展,结合新的形势要求,塑造新的优势,才能确保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如何科学把握“硬道理”?山东的“解法”是“塑造新优势”。
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紧扣关键问题、重点环节,省委、省政府明确从现代产业、有效需求、数字经济、乡村振兴、区域协调、改革开放、绿色低碳、民生福祉、安全发展和舆论宣传等十个方面塑造新优势。
这十个新优势,既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也是“走在前、开新局”的主攻方向,清晰传递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强烈信号,充分体现对山东发展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部署,为山东做好明年经济工作,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取得新成效,指明了方向。
用新优势讲好硬道理,就要聚焦关键点、找准突破口,以点带面突破全局。
突破口在哪?
“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培优育强数字产业龙头企业”“推动外贸促稳提质”等一系列向新向绿而行的具体部署与安排,开拓创新、切实可行,着力锻长板、补短板、固底板,更加重视激活创新要素的动力活力,更加重视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就是我们实现目标任务的关键突破口。
只要聚焦聚力影响高质量发展全局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抓准、抓住、抓好“十个新优势”重点任务,以重点突破牵引带动全局发展,又何愁不能在破题解难中推动经济工作实现新跨越,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跑出加速度、开创新局面?
用新优势讲好硬道理,就要保持战略定力,稳扎稳打、踏踏实实。
塑造新的发展优势,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唯有保持定力、脚踏实地,才能化禀赋优势为创新优势,化比较优势为发展胜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坚实支撑。
要把握好推进过程中的节奏、力度和重点,保持工作连续性和稳定性,对近年来形成的一些有效举措,坚定抓好贯彻落实。
要聚焦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重大项目建设、消费潜力持续扩大、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三农”重点工作、节能降碳和污染治理、民生福祉改善、安全底线任务等具体工作,在抓实抓细上下功夫、求实效。
总而言之,立足我省禀赋条件,科学评判经济素质,在激荡中保持定力、增强耐力、提升实力,打造出来的,必将是愈加厚实的高质量发展“底座”。
(大众新闻客户端 邵方超 张兆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