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有好戏 | 潍坊安丘:用文化赓续凝心 铸乡村振兴之魂

潍坊新闻网 2023-12-26 08:37:00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近年来,潍坊安丘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以“文化传承”为核心,以“文明乡风”为导向,以“乡村振兴”为己任,以文化振兴赋能乡村振兴。

  以文铸魂,奏响乡村和谐新乐章

  乡村振兴关键是要提振、激发农民的信心和力量。安丘市着力夯实乡村文化基础,深挖乡村文化内涵,扎实培育壮大乡村文化产业,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发展之路。

  今年以来,安丘市先后举办“庆新春民俗乐翻天”文艺展演、2023“唱响安丘好声音”文明之夏广场文化活动、农民丰收节、“美德信用进万家”主题巡演、“红色文化主题月”小戏小剧专场巡演等活动120余场;开展“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村有好戏”“一村一年一场戏”送戏下乡活动1000多场;带动各镇街区“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群众文艺活动展演展示”等群众性文体活动6800余场;在农村、城镇、社区等高标准放映公益电影9700余场,开展文艺辅导乡村行活动14场,将“送文化”和“种文化”相融合,把戏曲“视觉盛宴”和“文化大餐”送到群众家门口。各镇街区结合“村村有好戏”活动主题,逐步形成辉渠镇小米文化节、柘山镇蜜薯节、邱家庄村晚、孙十里村民俗文化节等多个特色鲜明的“镇”字号、“村”字号文化品牌,进一步提升乡镇人气指数、乡村魅力指数、群众幸福指数。一场场精彩的文艺演出,一个个特色的乡村活动,在改善村民精神风貌的同时,一首以“乡风文明”为主题的新时代文明和谐乐章正在安丘大地铿锵奏响。

  以文聚力,建强乡村文化主阵地

  乡村文化振兴既要搞好顶层设计,又要打好基层基础,建设牢固阵地,乡村文化才能落地生根、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今年来,安丘市创新工作方式,结合实践阵地资源特点和优势,把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入各领域,积极打造“阵地共建、活动共联、队伍共育、数据共享”的文明实践综合体,重点打造了乡村振兴、乡风民俗“安丘天路-齐长城文明实践展示带”,凌河街道石家庄村等7处乡村影院、金冢子镇北南戈村电商“云仓”等农产品直销基地,为乡村文化、乡风文明融合发展注入新动力。深化移风易俗,培树文明新风,推进 “美德信用+社区基层治理”工作,创建美德健康生活示范村74个、示范小区19个、示范社区14个、评选新时代文明家庭100户。大力开展先进典型选树活动,全市先后涌现“中国好人”1名、“山东好人”5名,“潍坊好人”10名,以及“第九届潍坊市道德模范”3名。培育良好家风、涵养淳朴民风、劲吹文明乡风。通过强化文化阵地建设、创新志愿服务方式、点亮群众文化生活,真正让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成为“繁荣乡村文化、展现农民风采、构筑精神文明”的百姓之家,真正让文艺文明之花在乡村绚丽绽放。

  以文惠民,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要素。以文惠民,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对增强人民群众文化幸福感、获得感至关重要。

  安丘市坚持实施“文化铸魂工程”,精准对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积极探索文化服务新路径,用接地气、暖民心的文化活动,唱乡情、话乡音、舞乡韵,持续多点发力,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在群众身边建赛道搭舞台,举办第十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暨首届社区(农民)运动会、ABA篮球联赛等文体惠民活动600余场次,吸引乡土能人在田间地头比拼秀技。发挥青云文化奖的导向作用,创作《张尔芳》《长城石》《哨》《放学后》《家常话》等文艺精品,其中快书《家常话》喜获第四届山东快书优秀展演节目,《哨》《放学后》2部作品入选“2023年度山东省优秀群众性小戏小剧”名单,《黄河边的故事》荣获“2023年全省群众性小戏小剧擂台赛”银奖。紧抓乡村建设宣传推介,制作《安丘天路旅游手绘地图》《安丘秋季旅游攻略》,“赏一路风光——打造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风景道’”成功入选2023山东省旅游公共服务典型案例等。一处处美景,一个个项目,“乡村好戏”生动演绎安丘大地乡村振兴的锦绣画卷,通过文化赋能凝聚人心,真正让乡村文化“活”起来、群众精神“富”起来。

  文化是乡村延续和发展的灵魂所在,深挖乡土文化资源,激活了乡村振兴“一池春水”。站在新的工作起点上,放眼望去,安丘市各地乡村文化活动丰富活跃,群众参与性越来越强,展现了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唱响了繁荣发展的昂扬乐章,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文明风尚,更从中讲述了安丘文化振兴的故事,看到了安丘乡村振兴的希望。

  下一步,安丘市将继续以群众文化需求为指引,以文明实践阵地为力量,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以文铸魂、以文聚力、以文惠民,不断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用文化之力,铸就底色更亮、气质更雅、韵味更足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来源: 潍坊市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孙华倩
通讯员:尹一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