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有好戏 | 昌邑:干干净净迎新年 人居环境再提升
潍坊新闻网 2023-12-27 09:53:11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冬已至,天渐寒。在昌邑乡村的大街小巷、村边地头却依然活跃着一支支保洁小分队,他们迎着刺骨寒风,紧盯短板弱项,持续不断地对村庄道路、沟渠、池塘等进行大清扫,掀起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又一波热潮。
乡村美不美,干净不干净,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色和成色。近年来,昌邑市始终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和增进群众民生福祉的民心工程。扎实推进,不断出实招、创新招,刷新乡村“颜值”,常保乡村洁净。
自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开展以来,昌邑市成立了由市领导牵头包靠的工作专班,形成了“市、镇、部门、村”协同联动工作格局,同时印发了《昌邑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昌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实施方案><昌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昌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等配套文件,重点针对厕所改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户户通”等群众最关心、反响最强烈、愿望最迫切的民生问题进行统筹推进。
据统计,今年以来,在政府专项资金及社会力量的参与下,昌邑市共投入机械5300多台、动员4.1万余人,清理农村生活垃圾和农业废弃物等“四大堆”共计3.2万余堆、6.6万立方米、376余吨,清理小广告3160余份,清理村内水塘511口,整治弱电线路60214多千米,发放宣传资料数量38400多份。
“真金白银”的投入,换来的是农村面貌的大幅提升。一个个杂草丛生的村塘变成了开满睡莲的人工湿地,7万户农村旱厕变成了无害化卫生厕所,美丽乡村由“一处美”变成“一片美”。
在完成“固定动作”的基础上,不少村庄还根据村庄实际,创新“自选动作”,使村庄面貌实现了华丽蜕变。
在柳疃镇南玉村,村党支部利用村东40余亩水塘,将淡水养殖与光伏发电融合利用,每年增收超过10万元;石埠经济发展区因地制宜推动整治工作,推动“残垣”变“公园”、“空地”变“花园”,建设小菜园21处,健身广场、“口袋公园”等6处,打造集休闲、娱乐、锻炼于一体的生活空间;龙池镇创新垃圾“上门取件”新模式,实现了“收集运输全封闭、日产日清不落地”,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绝不能是“一阵风”,为将农村人居环境由“一时美”迈向“持久美”,昌邑市专门成立了督导专班,10个市直部门单位分别包靠10个镇街区,在保证正常工作开展的基础上,50%的机关干部下沉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一线,确保每村都有干部包靠指导。通过建立市镇村三级长效管护机制和考核机制,实现日常管护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实现了管护工作无死角、全覆盖。
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由“集中攻坚”向“常态长效”转变,除了党委政府层面建立相关工作机制以外,最根本的还是要强化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自己家园自己管”的观念。
“虽说城市很繁华,如今农村也不差;吃喝住用不发愁,庭院盛开幸福花;美丽乡村咱的家,人人都来维护它……”夜幕降临,在卜庄镇利用废弃空地改建的睦和广场上,悠扬的音乐响起来,欢快的舞步跳起来,村民们用自编的歌曲歌颂美好新生活。
近年来,昌邑市各镇村充分利用“村村响”广播、微信群等“线上+线下”宣传主阵地,高频率、多角度开展跟踪报道和政策宣传,形成立体交叉宣传氛围,不断增强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起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主动性,重点着眼于改变不良卫生习惯,主动清理房前屋后、背街小巷卫生,同时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日常监督管理,形成“人人参与、家家受益”的浓厚氛围,将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将村庄“一时净”变为“时时净”,营造了人居环境整治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良好氛围。
“下步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上级工作要求,完善管护长效机制,逐步提高我市农村村容村貌整治标准和管理水平,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阶段性规律,广泛动员群众参与项目组织实施,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助力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迈上新台阶。”昌邑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闫文志表示。
来源: 潍坊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