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心之境——诗意江南的绘画建构

潍坊新闻网 2023-12-29 11:25:53

  沈童,1986年出生于山东潍坊,现任教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绘画系,副教授。山东艺术学院硕士,首尔科大在读博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团中央首批“青社”成员,山东省青年美协常务理事,济南青年美协主席团委员兼油画艺委会主任,山东美术馆馆聘艺术家,山东画院签约画家。 作品曾入选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美展等多项展览,并获得泰山文艺奖和优秀实践成果奖,论文发表于《美术观察》等。

《烟雨江南婺1》 60×70cm 布面油画 2023年

《如果云知道》 140×160cm 布面油画 2023年

《烟雨江南婺2》 60×70cm 布面油画 2023年

《烟雨江南婺3》 60×70cm 布面油画 2023年

《烟雨江南婺4》 60×80cm 布面油画 2023年

《烟雨江南婺9》 50×70cm 布面油画 2023年

《空山隐卧》 60×120cm 布面油画 2023年

  江南,并非一个简单的地域概念,她是文人墨客心中的文化符号。诗意江南的构建,是文学与美术作品地缘性共同构出的意境。无论诗歌“忆江南”里的烟波浩渺,还是“富春山居”的散淡悠远,都让我感受到作家和艺术家将情感寄托于特定地域,寓精神形态于物质形态之中赋予这片土地的美学价值。

  这种延续下来的审美趋向,使得水墨画的氤氲灵妙与江南的粉墙瓦岱,清秀婉约更相得益彰。但是,油画圈里有句私房话,“江南如画却不入画”,作为浸润了传统审美与西方技法的油画家,用油彩描绘江南也成为我从学生时代以来的创作情结。记得尚辉老师曾提及“水性江南的油画性转换,显然不能缺乏两种探索。一是真正以外光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探索江南水性特征的色彩谱系,二是以诗意的感怀重新调整或统领这种外光色彩的审美意蕴。”因此,写生的过程是手追眼、眼从心的逐步进阶。作为观者,风景存在于人的视野中,当我们观看时,风景已并非客观的风景,它已然成为经历了人的自然意识、社会意识和审美意识转化之后的呈像。因此,我作品中的“光”并非完全意义上的物理光源,它呈现出交融的状态,既有中国水墨的抽象因子,又带有西方绘画的写实元素。从光色角度来讲,我更喜欢带有一定表现力的色彩,它受客观物象感受的影响,更多的是色域与情感的融合。江南系列作品简化了纷杂物像的光色形体表现,将黑白灰的民居以构成的方式处理,以点线面突出油画语言的东方审美意蕴,在厚薄、曲折,黑白、肌理中弱化温润气候下的色彩微差与时间性的光线变换,在整体中衬托出初见江南与梦回江南时那萦绕在心中的一抹灰调。

  绘画作为一种知识生成图像的方式,既展示了艺术家的主观表达和创造力,又通过客观视觉形象来夯实强化事物的特性。绘画与主观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作用与交织,使得观众通过绘画作品能够在主观与客观之间进行感知、理解和反思。风景成为个人景观、社会景观的源头都是始于观看。观看是打开自身与世界的一种方式。海德格尔认为,艺术作品是建立一个世界。对于这个世界的观看与再现不局限于感官视觉认知与主观情调的观感,而应追求更高层次的人与世界的本然合一的存在,即真实的本源之态。观而不语,寄浮生与万物,与造化同悠,心随物隐。始于观看,执于心受,借形色与秩序,将心受如同飘渺的细雨,潜入景与物之中是我对诗意江南风景写生的艺术探索感悟。

   2023年12月沈童于崮云湖畔

责任编辑:平小娜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