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有好戏 | 昌乐县:宝都昌乐 和美幸福
潍坊新闻网 2024-01-09 09:21:57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夕阳西下,晚风习习;载歌载舞,其乐融融;三五而坐,佳片共赏;比试切磋,大汗淋漓……一个个文体小广场,承载着群众满满的幸福感。
一方小天地,亦有大精彩。2023年以来,昌乐县聚焦聚力群众文体需求,以造福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健身圈”和城乡书房建设为抓手,强阵地、育品牌、优服务、广宣传,着力提升“群众家门口”的公共文体服务质效,让广大群众尽享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果。
“昌乐大舞台 人人都能来”全民才艺展演活动现场
阵地上档升级 公共文化服务高地筑得更牢
基层文化阵地更加均等。培育庵上湖村、窝铺村等5个省级景区化村庄,建成韩家集子村、东南庄村等45处历史文化展馆,实现370个行政村、10个镇街区基层文化服务阵地全覆盖。打造全省首家集产销研、宣传展示体验于一体的鄌郚乐器手造产业展示体验中心,并不断加大错时开放、延时开放力度,群众参与度显著提升、获得感明显增强。
文化场所持续提档升级。加快文化地标建设,积极推进文化场馆升级改造,新建昌乐县图书馆分馆,昌乐县图书馆和文化馆均获评国家一级馆。加快推进综合博物馆建设,完善提升由老爷车博物馆、汉画像石博物馆、非遗博物馆等构成的昌乐首个博物馆群。
全民阅读体系日益健全。积极推进城乡书房建设,点亮全民阅读“万家灯火”。目前,已建成服务优、品质高、内容新的社区书房22个、城乡书房2处,并为基层农家书屋更新配送图书21025册。
猜灯谜传统民俗活动
城乡书房
供给多元丰富 公共文化服务“粮仓”更加充实
为满足新时代群众精神文化新需求,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增强城乡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县文旅局开展了“书香引领”“品牌赋能”“文化上门”三大行动。
实施“书香引领”行动。以全民阅读引领文化生活,广泛开展“新时代乡村阅读季”、读书朗诵大赛、乐图微展、精品图书荐读等50余项阅读主题活动,掀起全民阅读普及热潮。
实施“品牌赋能”行动。着力打造“群众身边”的“融入式”文化活动品牌,组织开展赶黄河大集、文化旅游节、原创文艺作品大赛、非遗作品展、青年音乐节、四季村晚、全民运动会、太极拳展演等品牌文体活动380余场次。
实施“文化上门”行动。组织开展进景区、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商场、进福利机构等文化服务“六进”活动,持续开展好“送戏下乡”、公益电影放映等主题文化惠民活动,全年完成送戏下乡演出450余场、公益电影放映3700余场、“文艺进万家”活动140余场。
非遗进校园
传统文化进校园
模式不断创新 公共文化服务内涵稳步提升
着力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依托“公共文化云平台”,组织开展线上文艺作品征集展播、“云上大课堂”、戏曲票友线上大赛、云展览等活动50余场次。免费开放20余类400余门文化慕课,开设非遗大讲堂、网上博物馆、数字图书馆等课程,实现群众足不出户便可提升文化修养。
不断深化公共服务模式。创新实施“文化合作社”项目,依托文化馆、文化志愿团队等人才资源,聘请戏曲专家、非遗传承人、知名文化专家等文化志愿者,深入全县各村开展公益文化活动培训和指导,举办“基层大培训”“文艺骨干培训”和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等公益活动30余场次。
持续激活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打造“非遗+旅游”“非遗+研学”“非遗+直播”等模式,培植非遗保护四大品牌,在全县开设23处非遗工坊,举办手造文化节、非遗购物节等活动20余场次,全面展现传统文化,不断激发消费活力。
社区书房
宣讲覆盖更广 公共文化服务实效不断增强
延伸宣传覆盖面。借助微信公众号、头条号、视频号、广播电视等各种媒体平台构建宣传矩阵,全面宣传文化惠民信息930余条,实现对文旅惠民实事广而告之。开通“昌乐文旅”官方抖音账号,制作发布“宝都昌乐·常来常乐”系列短视频37个,总阅读量超过260万。
提升群众获得感。充分发挥文化带头人、文化志愿者、文艺骨干、文化家庭等力量,全面做好“大走访大调研”和“文化昌乐、共建共享”民声倾听活动,利用送戏下乡、公益电影放映、广场舞大赛和文化旅游节等有利时机,发放宣传材料、组织填写问卷、播放文旅惠民短片等,持续加大文化实事宣传广度和密度,提升群众对文化惠民实事的知晓率和获得感。
扩大群众参与度。积极创新惠民方式,引导鼓励群众演群众看,2023年培育打造“昌乐大舞台 人人都能来”全民才艺展演活动品牌,变“观众”为“演员”,吸引更多群众主动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目前,已有463名群众参加演出。
展望未来,昌乐县还将坚持不懈强阵地,持之以恒优服务,用心用情惠民生,全心全意为全县群众奉献更多更优质的“文体美味”。
来源: 潍坊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