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子王裒

潍坊新闻网 2024-01-12 11:18:00

孝子王裒

◎高翔

  王裒出生于官宦人家,祖父王修,父亲王仪。王仪高风亮节且气度优雅正直,在司马昭手下任司马,专谋军事。这个职位很重要,后来的东晋名臣谢安起家作官,也是任权臣桓温的司马。

  史书上记载王裒身高8尺4寸,换算成今天的身高大约是2米左右。加之王裒行己以礼,容貌绝异,音声清亮,辞气雅正,博学多能,一个贵族青年应有的素养都具备,如果不是东关事件,王裒的前途不可限量。

  魏嘉平四年(公元252年),安东将军司马昭为监军,统领着征东将军胡遵、镇东将军诸葛诞伐吴,与东吴大将军诸葛恪战于安徽巢湖以南,魏军大败,损失了几万人马和大量军用物资,史称东关之战。

  司马昭面子上过不去,很尴尬地问身边人:“这场败仗要追究谁的责任?”众人不吭声,唯王仪率直回答:“责在元帅。”这不是司马昭所要的回答。要是有人曲意奉承,捉住下级军官的一个错处,把罪责推到下级军官头上,当然是司马昭愿意听到的。现在,王仪直接说是主帅的责任,司马昭不禁恼羞成怒:“司马欲怪罪我?”马上命令把王仪推出去斩了。

  父亲突然死于非命,让王裒悲痛不已,感觉天要塌下来了。京城待不下去,王裒只好收拾行李,载着老母和父亲的遗物,历经艰辛回到老家——现在的昌乐营丘,过起了隐居教授的生活。以王裒的聪明才智,又是名人之后,设私塾哪有不争趋门下的?之后王裒为当地的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

  王仪和嵇康同被司马昭所杀,其子却因理念相异,走上了不同的人生之路。嵇康之子嵇绍,静居私门直至成年,然后在嵇康旧友吏部尚书山涛的引荐下起家越级任秘书丞,后官至侍中,为保卫晋惠帝而陨身,成为晋朝的大忠臣。王裒却因父亲被司马昭所杀,从此对朝廷表示了不合作态度,而且这种不合作贯穿于一生。

  此后王裒从来没有西向京城而坐,以示不臣司马氏。朝廷要他出去做官,都被推辞。王裒家贫,根据家里一年所需口粮数亲自种田,又根据家里的实际需要养蚕制衣,不想有剩余。门生看老师干农活辛苦想帮忙,朋友看王裒家里贫困想馈赠些财物,王裒都坚决拒绝。

  远离上流社会的喧嚣和唯利是图,锤炼了王裒独立的人格。王裒自食其力,教书育人,对母亲极尽孝心,无论母亲生前还是死后。母亲生性畏雷,母亡后,每到打雷的时候,王裒就跑到墓前,对着母亲的墓呼唤:母亲不要怕,裒在此。

  王裒的一生,见证了西晋由盛及衰的整个过程,直至京城洛阳被攻占,寇盗蜂起,为贼所害。

责任编辑:平小娜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