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有好戏 | 这里,乡村振兴“柿”不可挡
潍坊新闻网 2024-01-12 18:49:39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番茄年销售量34万吨、销售额24亿元;菜农常年为国内外种苗企业试种西红柿新品种,青年人返乡创业成潮流,“土专家”“菜把式”层出不穷;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前疃村等4个村庄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认定为“山东省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日前,记者在素有“西红柿之乡”美誉的潍坊寿光市古城街道了解到,这里以西红柿为“支点”,打造强村富民产业,撬动乡村振兴全面起势。
殷金华在前疃村“特色番茄青年创业园”大棚里劳作
1月12日早上8点半,随着前疃村“80后”菜农殷金华按下电动卷帘机开关,该村“特色番茄青年创业园”2号棚顶上的棉被被徐徐卷起,一枚枚绿色小番茄在阳光的照射下更显生机勃勃。“我种了4个品种的小西红柿,有红色、绿色和迷彩色的,再过半个多月就能上市了。这个品种的西红柿始终是绿色的,我们叫它‘青口蜜’或‘贼不偷’。平时我们只管种好西红柿,村里的合作社会帮助销售,很省心。”殷金华说,他以前在外打拼,前几年前疃村建起了“特色番茄青年创业园”,政策很优惠,便回来当起了菜农。
即将上市的绿色小西红柿
“我们与大中城市的商超和知名电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园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大伙儿种出的西红柿实现了优质优价。”前疃村党支部书记殷凤海说。
当前疃村的菜农静待硕果累累时,野虎村的大西红柿和草莓西红柿已进入收获尾声。野虎村不仅大面积种西红柿,而且一些菜农还为种苗企业试种西红柿新品种,个个都是“土专家”。该村菜农靳钢钳有7个西红柿种苗试验棚,收入非常可观。
“一个试验棚每年比一般西红柿种植大棚能多收入一万元。我们村的菜农每年为100多家种苗公司试验种植10000余个西红柿新品种。”野虎村党支部书记张树铭自豪地说。
古城街道西红柿文化景观
在古城街道创业的李洪生是西红柿品种研发和种植的“大拿”,20多年的时间里,他用60多个笔记本积累起了包含3000多份西红柿种质信息的“资源库”,经过精心培育筛选,打造出一个个“爆款”番茄,以种业振兴促进产业振兴。
“我们古城的许多种苗企业和农业合作社都跟顶尖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培育和种植西红柿新品种。”李洪生说。
人才是产业振兴的硬核力量。古城街道各村积极组织菜农参加瓜菜种植、电商营销等培训。近年来,前疃村陆续建设了“特色番茄青年创业园”和人才公寓,为各类人才全身心投入乡村振兴创造良好环境。
前疃村人才公寓
在产业振兴的道路上,各村党支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殷金华说:“我们村原先市场多,经常无序竞争,后来村党支部把市场整合重组,并领办合作社,才有了我们的今天。”靳钢钳是野虎村蔬菜合作社副理事长,对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亦感慨颇多:“刚开始的时候西红柿种得不理想,有的社员泄气了,纷纷退出合作社,好在村党支部带领大伙咬牙挺了过来,现在我们合作社已经被评为‘山东省农民合作社示范社’了。”
村村有好“柿”,古城街道不断提升“西红柿之乡”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番茄生产经营集散地之一,“古城番茄”入选《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当前,古城街道正谋划打造种业聚集区、高品质种植示范区、预制菜产业引领区,持续做强“两端”、提升“中间”,全面撬动“番茄经济”,做强现代农业。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孙希明/文图
通讯员 : 刘嵘 祖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