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山阴结识秋瑾

潍坊晚报 2024-01-15 17:06:00

  

  1907年春,秋瑾刚担任督办时着男装留影。

  一年后,李钟岳来到了山阴县,很快与时任大通师范学堂督办秋瑾相识并有往来。他应邀出席了学堂开业典礼,也光临秋家求取了墨宝。秋瑾直言不讳探问李钟岳对国家形势的看法,李钟岳便直言朝廷的忍气吞声令他感到“悲伤和无助”,二人看法一致。这番密谈,令李钟岳对秋瑾由衷叹服。

  惊异女子办学

  初见谈吐不凡

  1907年,李钟岳来到了山阴县。山阴人文荟萃,文化厚重。王羲之那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开头便是:“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李钟岳比较了山阴与江山的不同,初拟了工作规划,其中一项是兴办义学,启智教化。为此他调看山阴卷宗,对新式学校大通师范学堂尤感兴趣。该学堂由山阴县东浦镇的徐锡麟和另外一位名人陶成章创办。得知了大通师范学堂的一鳞半爪,李钟岳打算探访。很巧,学堂督办特来拜会,李钟岳大喜,亲去恭迎。县衙门口两顶轿子下来男女两人,男子30多岁,身材魁梧,面庞红润;女子也着长衫、脚穿黑色皮鞋,为男子装扮。

  李钟岳甚为惊诧。因从卷宗见到徐锡麟的照片简历,徐年轻瘦弱,与眼前两人完全不搭。疑惑地问:“敢问哪位是大通学堂的督办徐锡麟先生?”

  后边那名女子听了,上前一拱手,含笑道:“在下就是大通学堂的督办,但不姓徐,我叫秋瑾。”秋瑾指着前面轿子下来的男人道:“那是我大哥,秋誉章。特来造访李大人。”

  三人来到大堂坐定,秋瑾向李钟岳解释:“大通创办人徐锡麟公,年前已到皖省安庆抚院报到了,另一位创办人陶成章先生上个月去了日本,他俩临走一致推荐本人主持大通学堂。此项变更,等春季开学典礼举行以后即向府衙禀报备案。”

  李钟岳不熟悉秋瑾,只通过案卷和衙门人道听途说知道了徐锡麟一点皮毛。听说徐锡麟相当傲气,在日本时连孙中山都不放在眼里。对秋瑾这番讲述,他不禁将信将疑:一个连孙中山都不服气的人,居然会看重一个女流?

  秋瑾捕捉到他怀疑的目光,笑道:“大人是不是觉得只有男子才可医济艰危,以图抱负,女子只能米盐琐屑终其身乎?”李钟岳听了脸微微一红,连忙说:“不不。我只是惊讶,前来本县的不是徐先生或陶先生,而是您……但我绝无轻视女性之意。一听秋女士谈吐,就知您学识不让须眉。刚才又听说,您得到了徐、陶两位先生一致举荐,菘生岂敢小觑!”

  秋瑾爽快地向他一抱拳:“大人抬举了。无事不登三宝殿,言归正传。昨天下午,我和大哥去绍兴知府拜会贵福大人,已正式邀请他为近日大通开学光临捧场。今天也是想请您届时赏光出席。”

  李钟岳道:“兴办新学,我当然会去!”

  一同出席典礼

  现场挥毫助兴

  农历二月初十那天,绍兴知府贵福、绍兴府的教育会长王佐、会稽知县李瑞年和李钟岳及地方名流都去出席大通学堂的开学典礼。

  互相寒暄中,李钟岳听到秋瑾称贵福世伯。人们请教贵福,只见他笑容可掬,对众人说道:“说起来本官当年与秋寿南乃同科的举子。只可惜寿南兄走得太早,令人悲叹。现在世侄督办大通学堂,这可太好了。只是我近来风闻,大通有学生很不安分,经常闹事,本府正为此事发愁,望世侄能将他们引上正路啊!”

  对此,秋瑾应付道:“世侄也正这样想。所以才请了世伯和各位大人,一则为世侄撑腰,二则刹刹那些顽皮学生的威风,帮着治理好大通。”

  在典礼上的即席讲话中,贵福不仅再次对秋瑾予以赞扬,还饱蘸浓墨,很洒脱地挥笔书写了这样的一副对联:

  竞争天演,雄冠地球。

  李钟岳已经知悉秋瑾最新的号就是“竞雄”,顿觉贵福的拟句很见用心。但是他也觉察出,这个知府对大通似乎很不放心。随后他也即席书写一联:

  囊简久藏蝌蚪字,文章分得凤凰毛。

  他的字是清代山东“浓墨宰相”刘墉体,沉稳饱满,墨色苍润,获得秋瑾喝彩。

  李钟岳谦虚地说:“不行,不行。您和知府大人写得好。特别是您的书写,如九天坠石,大海扬波,不可思议。您是女学士,菘生打心底里钦佩。”说的是真心话。

  原来,秋瑾在贵福之后,为其对联配写了“读书击剑”四个大字的横批。书写时的气势使得字迹富含了一股侠者气质,让李钟岳很震撼。

  得闲专去秋宅

  吐露忧国心迹

  大通学堂开学典礼后过了一个月,李钟岳没带随从,去秋宅造访。秋瑾的家在绍兴府山阴县南门的一条小街上,是一座坐北朝南的明代邸宅,为明代大学士朱赓的别业,名曰“和畅堂”。它是秋瑾的祖父告老还乡时买下来的。

  李钟岳在秋瑾引领下进入院落。他看到“和畅堂”由好几进正屋及东西厢房组成,第一进是门厅,第二进是东西两处各有一座小楼,秋瑾居住东边的小楼。

  秋瑾将李钟岳让进小楼,两人坐定,喝茶聊天。秋瑾问起李钟岳乡里籍贯,他就介绍了个人经历。当听到他在浙江履职,曾于庚子国变时押饷到北京时,秋瑾似乎很感兴趣,插话说:“是的吗?竞雄彼时恰在北京,不堪回首!”

  看到李钟岳点头称是,秋瑾突然问了一个很敏感的问题:“贵福大人跟我们说,他很支持朝廷推行新政。我也不知他说得真不真,但总归表示绍兴应当在这个方面有所表示。李大人作为山阴知县,对此事所抱何种态度,您对当下国政是什么看法呢?”

  李钟岳见无旁人,低声说:“初次见面,确实没有多言。你现在既然问到,我也实不相瞒,目下国家无论政治、外交、军事,举凡一切国家大政,连遭失败。尤其对俄国不按条约,至今占据东北,只是忍气吞声地默认屈从,特别令人感到悲伤和无助。”

  “太对了,李先生!”秋瑾显得十分兴奋,又补充道:“李大人,没个硬气的政府,一切都是笑谈!”

  李钟岳道:“得遇竞雄,亦是有缘。自那天得知您受大通创办人委托管理大通,我就一直在想,能让徐锡麟和陶成章两位看重的人,而且还是个女人,一定非同小可。那天看了秋女士挥毫写字,更感到您是有胆识,有担当,有胸襟之人,今天特来求您一副墨宝对联。”

  秋瑾爽快答应了,来而不往非礼也。

  秋瑾脱掉西服,挽起衬衣袖管,铺下一张四尺整宣,在中间对折了一下打开,面对着凝神屏气,奋笔疾书,写下了两副行书对联:

  之一:

  驰驱戎马中原梦,

  破碎山河祖国羞。

  之二:

  国破方知人种贱,

  义高不碍客囊贫。

  李钟岳再次被书者的气势震撼了,连声叫好。他评价:“这内容令我们男士汗颜……”

  李钟岳拿回家后,曾将对联展示给三儿和小儿看。他说:“说出来你们也许不信,它的作者是位簪钗女子,天性敏捷聪明,一点不亚于男子。以一女子而作出这样的诗,写出这样的字,胜你们多矣。要向她学习。”

责任编辑: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