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访谈 | 提升农业发展水平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潍坊新闻网 2024-01-17 09:55:00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农业是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参加市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的部分代表和参加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部分委员围绕农田水利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等方面提出了真知灼见,提升我市农业发展水平,聚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马煜平代表
加快粮食作物种业科研创新
观点:近年来,我市着力打造“种业引擎”,然而,在科研育种方面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粮食作物品种科研创新力度不够等问题。
建议:一是加大育种人才招引力度。要高度重视粮食作物种业创新,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建立健全现代种业体系。二是扶持种子企业做大做强。在各方面优先向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品种科研育种倾斜,支持企业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三是加大自主品种推广力度,形成具有潍坊特色的农作物良种品牌。
刘莉代表
走稳走实种粮之路
观点:农业可以多围绕粮食做文章,通过与多家科研院所进行合作,一些新品种、新技术可在农场进行试验示范推广,让粮食产量逐年提升,让更多农户享受到新技术带来的好处。
建议:下一步,应做到让更多农民会种粮、多种粮、种好粮,走稳走实这条种粮之路,将更多新技术应用到粮食种植中来,充分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提高粮食产量。我市相关部门应引领更多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建设家乡,为加快农村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与此同时,相关农业企业应带领更多新农人走规模化种粮之路,带动更多农户科学种粮,增收致富。
李毅代表
提高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观点:随着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农业废弃物的种类和数量逐年上升,目前我市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不高。
建议:做好宣传推广,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农业生产者改变传统的农业废弃物处理习惯,树立环保意识。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加快科技创新,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提供科技支撑。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农业废弃物利用政策支持力度。按照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构建良性循环、长效持续的运行机制,从根源上解决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难题,不断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郑强代表
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规范运作
观点:在县域范围建设冷库,更好地储存和保鲜农产品,是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关键。目前,县域内大小冷库发展存在不均衡等问题。
建议:应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对优质龙头冷库企业给予相应补贴。支持冷链物流使用冷库储存农产品,使龙头企业冷库库存容量发挥最大效能,实现农产品反季节销售,有效改善农产品流通中的损耗问题,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的提升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冷文清委员
夯实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支撑
观点:当前潍坊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仍处于快速成长阶段,距离现代化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要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上走在前、开新局,继续为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闯路子、作示范。
建议:汇聚农业创新优势,强化科技赋能农业发展,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集聚农业发展优势,推进农业产业强链扩链,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发挥农业出口优势,畅通农业双循环大市场,开展更高能级、更深层次的国际合作。积极利用电商、直播等平台,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让优质农产品搭上互联网“快车”,有效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
于冬菊委员
强化水利设施建设
观点:近年来,我市持续推动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不断优化现代水网体系,加快建成农田灌排网络体系,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但部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供给量不足,农田灌排能力仍需大力提升。
建议:创新投入方式,建立和完善国家、地方、社会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快推进机构改革,整合资源,强化职能,明确责任,形成强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合力。加强水利队伍特别是基层水利人员队伍建设,加大水利专业人才的招聘和引进力度,优化农田水利建设队伍结构。深入开展农田水利普法教育,强化职能部门管理执法责任,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水利设施的违法行为,守护好农田水利设施。
刘满成委员
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观点:近年来,我市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突出抓产业,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潍坊正在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但是目前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
建议:提升农产品品质,将质量安全作为“三农”领域必须守住的底线和生命线。抓品牌建设,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和管理。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培育一批全产业链一体化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抓好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建立完善服务体系,打造潍坊农业亮丽名片。
林英杰委员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观点:随着农业生产新业态的不断涌现,广大农业生产主体对农业技术的需求愈发多样化,农技队伍人才短缺、保障不足等问题也愈发明显。
建议: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加大职业培训补贴力度。大力支持职业院校发展,做强做优职业教育。扶持职业院校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落实保障激励机制和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等政策,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符合技能人才特点的工资分配制度及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路欣 赵春晖 刘燕 马宇琪/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