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修族谱寻找碑刻 他让族人有“根”可寻

潍坊晚报 2024-01-19 08:41:09

  84岁老人邱法荣研究传承邱氏文化多年

  续修族谱寻找碑刻

  他让族人有“根”可寻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中华姓氏文化源远流长,研究姓氏文化,传承华夏文明,已经成为很多有识之士的共识和期待。家住高密市城区的邱法荣潜心研究姓氏文化,孜孜以求,多年如一日,为邱氏文化的挖掘与传承付出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研究成果得到了众多邱氏族人及业内人士的认可与赞誉。

  邱法荣(资料图)

  完成《邱氏族谱考》

  成立邱氏高密分会

  今年84岁的邱法荣自幼酷爱历史和文学,受家族及祖辈影响,很早就对族事产生浓厚兴趣。由于早年工作繁忙,无法对邱氏文化进行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探索,但内心早已埋下一颗渴望研究的种子。

  1995年,邱法荣在岗位调整后有了充裕的时间,将大量精力用在了对族谱的阅读和研究上。他经过多年的研究、整理和补充,写成《邱氏族谱考》的初稿,经过反复核对、修正,最终定稿,自费印刷后分发给族人宗亲,在邱氏家族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006年3月6日,邱法荣偶然间看到《潍坊日报》刊发了一篇关于中华丘(邱)氏宗亲联谊总会总会长邱家儒的报道,触动很大,随即与邱家儒取得联系,并将自己写的《邱氏族谱考》寄给对方看。邱家儒看后对《邱氏族谱考》十分认可,邀请邱法荣当面交流。双方见面后,就邱氏文化的研究话题相谈甚欢。“当时谈起计划成立邱氏高密分会,邱会长听后很高兴,也很赞同。”邱法荣说。

  2006年3月27日,在邱氏总会以及各相关人员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下,邱氏高密分会成立,邱法荣担任副会长兼秘书长。他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人脉资源,首批发展会员30余人,为推动分会邱氏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续修邱氏族谱

  让邱氏后人有据可查

  邱氏家族曾于明泰昌元年(1620年)由八世祖担纲主编开始第一次编写族谱。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第六次续修族谱。100多年过去了,续修族谱一直无人问津,族人已似路人,族情亲情淡漠。多年来,邱法荣一直将此事挂在心上,可是由于个人力量单薄,续修族谱工作迟迟无法展开。

  在结识邱家儒后,在总会的大力支持下,邱法荣从2006年6月正式开始续修邱氏族谱,直到2008年8月历时两年多方才完成。邱法荣以高度的责任心将新谱本编纂成帙,印刷成书。这本续修族谱是邱氏族人百余年来的共同期盼,分为两册,文图兼备,共有近2000页,编修了邱氏家族43个村庄、22039人上谱。此次续修族谱工程之大、工作之细,堪称空前。

  为了方便族人了解和熟记邱氏族谱,2021年秋,邱法荣又考虑将族谱用诗歌的形式写出来,这样一来不但人人爱读,而且形式新颖,通俗易懂。邱法荣又用了半年多时间,用诗歌形式将族谱内容缩编成简单明了、易读易懂的小册子,在2022年2月印刷了1000册,发给宗亲,深受欢迎。

  为先祖写传寻找邱氏墓碑

  弘扬邱氏文化

  丘橓1516年出生于高密市柴沟镇邱家大村一个清贫之家,是明中叶名臣,以清正廉洁著称,与海瑞齐名,他历辅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称得上是“三朝元老”。除部分明代历史书籍有其事迹记载外,无个人传记传世。2004年,邱法荣在《高密日报》上刊发了《南海瑞北丘橓》一文,在邱氏族人中引起不小的轰动。

  早在2006年续修族谱时,邱法荣就有为丘橓立传的想法,不断收集、研究资料。他经过多年挖掘研究,并与分会宗亲共同努力,终于在2015年编写完成了《丘橓》一书。《丘橓》一书内容详实、史料丰富,为后人留下了一份详尽的历史资料。

  为了传承、弘扬邱氏文化,邱法荣和宗亲还找人为丘橓写剧本,电视剧本《丘橓》已顺利完成,目前邱氏族人正在为电视剧的拍摄努力寻找机缘。

  在对邱氏文化多年的研究中,邱法荣还有一个心愿,那就是保存祖坟碑刻,抢救邱氏重点文物。2007年3月,一个偶然的机会,邱法荣和宗亲寻找到了邱氏一世祖、二世祖和其他祖辈的碑刻共11座,将这些墓碑带“回家”,安置在高密市柴沟镇邱家大村,并建成了碑林,将这些先祖留下来的珍贵文物保护起来,为邱氏文化传承作出了突出贡献。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燕/文

责任编辑:封晓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