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潍”传承③丨郭润琴:济世救人四十载,临终前仍坚持看诊

潍坊新闻网 2024-02-01 13:51:05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郭润琴(1870-1961),名树棻,字润琴,自号半禅,潍城人,著名眼科中医。怀着“不为良相为良医,是医之益人者多矣”的信念,他行医四十年,在眼科方面造诣颇深。郭润琴医术精湛、医风严谨、医德高尚,直到临终前还坚持为登门求医者治疗,敬业奉献精神赢得患者的普遍赞颂。他留下的文稿也成为宝贵的中医眼科资料。

  郭润琴(资料图片)

  偏爱医道

  攻读眼科名声远播

  郭润琴生于潍城郭氏家族的一户书香世家,天资聪明,好学不倦。他8岁开蒙,受儒家思想熏陶及其三叔郭育才的影响,本意在政界做出一番事业,以申其“忠君报国”之志。

  郭育才是光绪己丑举人,甲午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奉命进京任职时,携郭润琴同往,在京期间,郭润琴在清政府任职。清朝灭亡后,叔侄回潍。他前半生目睹了清政府的昏庸腐败、丧权辱国,亲罹了民国初期的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深感无力报国。

  郭润琴在青年读书时代就偏爱医道,视医生“为济世救人的圣者”。郭润琴回家为郭育才主办丧事后,怀着“不为良相为良医,是医之益人者多矣”的信念,毅然走上了行医的道路,并确定主攻中医眼科。

  在攻读眼科专著之余,他还搜集抄录了许多散轶民间的有名的眼科著述(手抄本)和大量的民间验方、便方。从遗留的资料看,已分类编目的医方有两千余个。

  经过近二十年的刻苦努力,郭润琴于1921年初在亲友中公开宣布“某于医道以眼科为专行”,开始为人免费治疗眼病。他始终遵循弘扬祖国眼科医学的信念,对医术精益求精,对患者高度负责,因疗效显著医绩突出,名声日益远播。

  夫妻友善

  不论亲疏不贪馈赠

  郭润琴不慕虚名,对患者不分亲疏好恶,不论贫富贵贱,更不贪馈赠奉承。对经济上有困难的人,他都尽力照顾,或免收诊费,少收药费,甚至赊药舍药。遇到年老体弱行动不便或眼疾严重不能前来就诊者,不论路途远近,只要他力所能及,均亲自出诊。

  郭润琴的妻子年长他一岁,不仅照料好整个家庭,还协助他处理药材。两人心地宽和、乐善好施,街坊邻里家大人小孩有个头痛脑热,常向他们家求方求药。到他家门前的讨饭者,也从不会空手而回。

  郭润琴耿直豁达、爱好广泛,无论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能以平静的心态,从读书和爱好中寻求乐趣。他喜爱文物典籍、书画古玩、名砚奇石、花卉草虫,常与二三挚友品赏字画、谈古说今、操琴赋诗为乐。他走南闯北访古览胜,搜集掌故逸闻,留下数十本杂录笔记。

  这些笔记中,记录潍县的旧人旧事很多,如潍县城隍庙内原设有一间“贤侯祠”,立人名牌位供奉九位在潍县卓有政绩的县侯。这是一则极为珍贵的史料,此事潍县《乾隆志》和《潍县志稿》均未记载。笔记中还记录了他和潍县教育家郭恩敷(字荫汀)、好友孙坡仙聆听琴音等雅事。

  郭润琴喜花木,尤爱菊,院内种满了花草药材,还养着几十盆菊花。他搜集记录了名贵菊花品种106种,全文抄录了《菊圃真传》。

  艰苦钻研

  多年心血成宝贵资料

  郭润琴晚年时,一边为登门的患者诊治,一边总结经验良方。1955年,郭润琴85岁时,着手对多年积累的医案和笔记进行系统整理,接着开始撰写拟编著的《眼科秘笈》一书。著作中的医案部分,除了眼疾情况、病因病理分析、治疗方案、医药处方外,郭润琴还加了医方来源和药性与功能解说、治疗过程和治疗效果等,包括许多他自创的有效良方。

  行医四十年,郭润琴治愈患者无数。著作中整理的典型案例,共选有66人,治愈的疑难眼症有38种。患者有的患病达25年,有的经中西医多次治疗,跑了几个省市仍未治愈。河北保定人熊梦符左目风轮生满厚膜,不能视物,曾在多地求医诊治无效,历时8年,已成痼疾,经郭润琴治疗6个月痊愈。

  1961年5月,郭润琴自觉身体不适,让家人把寿衣取出。此时,外屋来了两名患者求医,见此情况要回。郭润琴却让他们留下,由儿子扶着到外屋看诊,并口述药方让儿子代写。两人走后,郭润琴上床休息,中午溘然长逝。

  郭润琴以91岁高龄无疾而终,书未定稿人已去。庆幸的是,郭润琴精心编写的相关文稿成了他为社会和后人留下的宝贵中医眼科资料。

  参考资料:刘督宽《岐黄三圣手(3)》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陆菁菁 王路欣/文图

责任编辑:封晓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