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酒擅琴嗜水墨

潍坊晚报 2024-02-05 09:16:00

  

  《渑水燕谈录》关于质疑李成官职的记载。

  李成生于官宦之家,祖籍长安,在营丘出生并长大,其志趣、教养、学问出处散见于画史简略的书写。其子孙代有为官者,而李成生前是否为官,后人颇有争论。宋代文献所记其官职皆为“获赠”,如光禄寺丞、太子洗马等。

  生于书香门第

  画史简记其事

  李成生于书香门第、官宦之家。从爷爷李鼎躲避战乱迁来营丘,至919年李成出生已历三世。这个祖籍长安的孩子,成了地地道道的营丘人。父亲李瑜时任职青州推官,主管典狱司法之职。李家作为李唐宗室,虽家道中落,仍是名门望族,未必锦衣华服,但衣食无忧尚不在话下。又居于这个儒家经学兴盛之地,因此李成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关于李成的少年事迹已散佚。他的志趣、教养、学问出处基本散见于画史简略的书写。如宋朝著名书画鉴赏家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载,“祖父皆以儒业吏事闻于时,至成志尚冲寂,高谢荣进,博涉经史外,尤擅山水寒林,神化精灵,绝人远甚”。《宣和画谱》言:“父祖以文学吏事闻于时,家世中衰,至成犹能以儒道自业,善属文,其调不凡,磊落有大志,因才命不偶,遂放意诗酒之间。又寓兴于画,精妙,初非求售,唯以自娱于其间耳。”《渑水燕谈录》中言他“磊落不羁,喜酒善琴,好为诗歌,尤妙画山水”。他胸富文墨、博涉经史,更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最终以画名世。

  确定前后六代谱系

  子孙皆有朝廷要员

  遗憾的是,这位山水画大师正史阙如,《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上,都没有他的传记。仅仅历代画论有述,虽为山水画拱顶之石,生平资料却极为匮乏。好在其子孙皆有功名,有传略载《宋史》,可以窥之一二。再加上美国著名美术史学家、中国古代美术史权威何惠鉴在《李成传略》中作过详尽考察,还有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裕民在其《李成生平与家世考》中针对何惠鉴文中提到的部分问题加以补充修正。两篇文章虽意见略有不同,但总体上可以作为了解李成生平的基础性资料。基本可以确定李成前后六代的谱系。

  李成之子李觉(948-993),曾任国子博士、直史馆、水部员外郎、司门员外郎等职。《宋史》卷四三一“儒林卷”载:“李觉,字仲明,本京兆长安人,曾祖鼎,唐国子监祭酒、苏州刺史。唐末避乱,徙家青州益都。鼎生瑜,本州推官,瑜生成,字咸熙。”李觉之妻为王氏。

  李成之孙李宥(988-1049),在李家子孙中官职最高,享年62岁,高于其父祖。李宥初娶礼部侍郎张秉之女张氏,后娶刑部尚书刁湛之女刁氏。李宥育有二子一女。长子李忱,官居大理寺丞;次子李恂,官居大理评事,但二人政绩均未传。最值得一提的是女儿李氏,嫁宰相吴充(1021-1080),封为郑国夫人、秦国夫人,能诗能文、精于艺术品鉴,尤其对于曾祖李成的画极为熟悉,能鉴真伪。

  是否为官颇有争论

  当代学者不疑受赠

  李成生前是否为官,后人也颇有争论。

  北宋著名史论家刘道醇(约1028-1098)《圣朝名画评》卷二中说李成开宝年间举进士,来集于春官。《宣和画谱》卷十一《山水二李成》载:“李成,字咸熙……未几,成随郡计赴春官较艺。”

  北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中说,“近时名画,李成、巨然山水,包鼎虎、赵昌花果。成官至尚书郎,其山水寒林往往人家有之”。

  北宋重臣张方平所撰的《李宥墓志铭》中却说:“祖成,赠太子洗马,不仕乱世,放怀诗酒,与逸民游。酷嗜山水,能图其幽深之趣,摄之尺素,极无涯之远,天下之名笔,莫得其仿佛,故世以为神妙。”其孙李宥官至刑部郎中(从五品下)、谏议大夫(正四品下)、太子宾客(从三品),李成因此受赠官太子洗马(从五品下)。

  米芾《画史》中说:“成身为光禄丞,第进士。子祐为谏议大夫。孙宥为待制,赠成金紫光禄大夫。”

  南宋王明清《挥尘前录》卷三引《宋志》载:“子觉,仕太宗,两历国子博士(从六品上)。其后以觉赠至光禄寺丞(从六品上)云。”

  综上所述,李成“赴春官较艺”“举进士”“身为光禄丞”“官至尚书郎”,因儿子李觉获赠光禄寺丞,因孙子李宥获赠“太子洗马”“金紫光禄大夫”,为目前所知宋代文献所记李成官职。

  而后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七中对李成的官职提出了质疑:“考白所作成志,则成未尝仕,而欧阳文忠公以为成仕尚书郎。按白与成同时人,又与成子觉并列史馆,其所纪宜不妄,不知文忠公何以据也。正当以志为定。”王辟之质疑是因为《宋志》未载,作者宋白与李成同时代,又与李成之子李觉同在史馆共事,不会不知道李成的情况。后来南宋学者王明清也对李成的官职提出质疑。

  现当代学者除了不疑《宋志》所载李成受赠“光禄寺丞”与“太子洗马”之外,对其他文献中提到的所有李成官职相关的信息予以否认,如谢稚柳撰写的《李成考》、徐建融和徐书城主编的《中国美术史·宋代卷》,以及何惠鉴、李裕民等专家。通常而言,史家不疑墓志铭是具有普遍性的。然而以李成的家学与禀赋,博个功名也似乎不是难事,刘道醇、欧阳修、米芾等这些与李成同时代人的记录无法证伪,但正史和墓志铭除了赠官之外又别无记录。李成官职之谜可谓迷雾重重。

  李成曾两次意欲通过高官朋友举荐入仕未果,最终只能痛饮沉醉,麻痹自己。于乾德五年(967)酣醉而卒,当时他才49岁。如果李成真举进士官至尚书郎的话,还需要等人举荐吗?

  也许不仕乱世、报国无门而郁郁不得志,因此寄情翰墨、沉浸诗酒与寒林山水之中才是真的。卸下功名的镣铐,才能得享万水千山走遍的自由。纵观李成短暂的一生,胸怀天下却颠沛流离,才命不偶却才华四溢,有官职与否都不重要了。在人生之路晦暗之后退守翰墨,为齐鲁山水写照才是他的精神原乡。是他的绝世画笔,让我们得以在千年之前窠石烟林之中徜徉,享受“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的大自在,已然幸甚。

责任编辑: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