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瓞绵延溪山远

潍坊晚报 2024-02-05 09:28:00

  

  郭熙画作《早春图》

  宋·王诜画作《渔村小雪图》(局部)

  李成在世时,北宋一朝的画家们便学李成蔚然成风,首先是略晚于李成的范宽以李成为师,北宋早期有燕文贵、屈鼎、翟院深、李宗成、许道宁等;中期有郭熙、宋迪等;晚期有王诜等。每一个画山水的人都绕不开李成这个写满荒寒、画格高标的名字。

  盛名之下追随者众

  北宋一朝学李成风

  北宋太祖乾德五年(967),顾闳中在江南画下了他名垂青史的《韩熙载夜宴图》。而这一年,一代宗师李成跌宕起伏的人生走向终结,这是北宋建立的第七个年头,但他依然被称为北宋画家,因为是他开启了北宋的时代画风,其艺术生命一直到今天依然激波扬流、余绪绵绵。

  李成在世时,北宋一朝的画家们便学李成蔚然成风,师从于他的画家可以排成一支队伍:首先是略晚于李成的范宽以李成为师,北宋早期有燕文贵、屈鼎、翟院深、李宗成、许道宁等;中期有郭熙、宋迪等;晚期有王诜等。更有甚者,直接将自己的名字改叫“宗成”“希成”,以期得到李成神笔加持。他们借鉴李成画风、传播李成美名,面貌又各有韵致。

  范宽,陕西华原人,隐居终南山和太华山写天地大美。其画作构图谨严、丰满宽远,多画崇山浑厚、林木华滋,气势夺人,尽展秦陇风貌。画山水初师李成,后师诸造化。其作品气魄雄伟、境界浩莽,墨韵浓厚、笔力鼎健,画品极高。最著名的作品为《溪山行旅图》,大山大水的全景构图,山石树木的细致刻画,笔墨皴法的变幻无端,再加上意境深幽莫测,令人高山仰止、凝思无尽……山间小径行商驮队跃动着人间生活与自然节律“天人合一”的脉搏。为中国山水画注入阳刚之气,开雄浑之境。范宽虽学李成,但作为中国山水巨匠之一,他脱离了李成的风格束缚,超出了李成传派的范畴,很多学者并不把他屈就于李成传派。

  北宋初期李成传派的画家有种“惟摹”风气,没有新的突破,整体比较羸弱。“得李成之画者有三人:许道宁得成之气,李宗成得成之形,翟院深得成之风”(《圣朝名画评》)。

  许道宁,长安人,早年在汴京卖药为生,随药送画,擅画林木、平远、野水,得李成笔法。后随着画名渐著,业余画家成了艺术名家,得以行走于公卿士大夫间。晚年笔法简快、峭拔劲挺,对李成的山水画程式有一定的丰满和开拓,但力度、广度和深度稍欠,如刘道醇说的“命意狂逸,自成一家,颇有气焰,所得李成之气也”。其存世画卷有《秋江渔艇图》。画面湿润渲染、气韵迷蒙,畅意挥洒、运笔迅疾,具有一种抽象的律动感,以平远特色的手卷形式,表现立轴巨障山水的蓬勃气势。

  李宗成,陕西鄜畴人。大致和许道宁、翟院深同时期。《图画见闻志》说他:“工画山水寒林,学李成,破墨润媚,取象幽奇,林麓江皋,尤为尽善。”画家用润泽之墨,写林木江水、写寒林平远,以达幽奇之象,纵然如《圣朝名画评》所说的“李宗成得成之形”,得宗师之皮相,作为宋代画院有一定名气的画家,画艺也非一般人。可惜画家的作品今已不传,后人只在史料的只言片语间想象其润媚幽奇的面貌。

  翟院深,与李成同乡,也是营丘人,少时为乐工,有“停鼓望云”的典故彰显他画画的用心良苦:一日府宴张乐,院深击鼓为节,忽停挝仰望,鼓声不续,左右惊愕。太守召问之,对曰:“适乐作次,有孤云横飞,淡行可爱。意欲图写,凝思久之,不知鼓声之失节也。”太守笑而释之。翟院深学李成能乱真,但缺少自我创造。“自创意者,觉其格下,专临模者,往往乱真”(《图画见闻志》)唯一传世作品《雪山归猎图》,画中以平远构图描绘了北方巍峨的雪山,峰峦留白、屋不见瓴,猎人打猎、渔父捕鱼,山脚霭气充塞,密林古木交柯,用笔爽朗、气象萧疏。

  郭熙继承衣钵

  合称“李郭派”

  北宋中期,李成山水画派向着全新的领域发展,继承李成衣钵并发挥到极致的郭熙横空出世,作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画家,郭熙和师父李成比肩,后人把他俩合称为“李郭派”。

  郭熙(河阳温县人,约1004-1094),少小悟道,超然物外,与山水相亲。他是“天才画手”,虽“家世无画学”但“才爽过人”“小笔精绝”。早期的山水画颇具“巧瞻致工”之妙,忽有一日在友朋家得遇李成六幅《骤雨图》,对图摹写、画艺大进,后成为翰林院专职画家。其画风云烟变灭、秀润浑厚,得李成“烟云出没,峰峦隐显”之态,用笔却全然不似李成“清爽尖利、豪锋颖脱”,而是壮健浑厚、墨韵淋漓。

  《早春图》据画面款署该画作于熙宁五年(1072)乃画家艺术巅峰时期,堪称“李郭派”的山水代表作。构图是北派山水“上下留天地,中间堂堂山”的经典样式。早春时节,春山萌动而寒林将醒,袅袅春雾为山梳妆。远景主峰高企,赫然凌空。中景山坳密林,楼观殿阁。垂瀑三叠,细流涓涓。山间溪上行旅渔父意态欣然。近景窠石古木,水岸空阔处渔人停舟登岸与妻小欢愉还家。全幅气势蓬勃、清润雅致,卷云皴、蟹爪皴散逸舒展,将他的“三远”法——大山仰望的高远、溪谷隽朗的平远、群峰纵横的深远融为一体。郭熙是高产画家,他广览博取,重师法造化、重诗学涵养,在内容、笔墨、构图和意境表现上都有新的流变和发展,对北宋山水全面繁荣作出了卓越贡献,时人称其画为“今之世为独绝”,后世则赞其为“画中圣贤”。他的绘画心得被儿子郭思总结成了《林泉高致》一书,成为中国山水画的美学究极之作、轨辙之谈,深刻影响了后人的山水画创作。

  王诜融入文人笔墨

  文思画技高妙结合

  北宋后期,英宗驸马王诜(shēn)将卓越文思与高超画技相结合,他在继承李郭遗风的同时,将文人笔墨融汇其中,才思独具。他得云烟隐现之妙、善画寒林枯枝雪景,曾贬谪“几年漂泊汉江上”得以饱览南方风物,其画面有江渔、烟亭、丑石等江南元素。王诜一生创作丰硕,现存于世的作品有《溪山秋霁图》《烟江叠嶂图》《渔村小雪图》等,皆是力作。他的《渔村小雪图》,画面雪山奇松、溪岸渔舟,关山寂寂、岭峦遥渺。画家以朗润秀雅的墨色,抒发快雪时晴之畅意,墨青色的山坳,山顶蛤粉为雪,树巅金粉含光。峰回路转、步随景易,文人泊舟小酌、老翁策杖闲庭、仆人抱琴而追。树木造型高古,墨法苍润厚重,寒林姿态摇曳。画面意境萧索,颇具李郭遗风,令人有“坐对山水娱清晖”之感。

  11世纪,李成画名更盛。他的画风东至高丽、南至大理,向西漫过河西走廊,随着时间推移,跟随元人征战的脚步,200年后甚至扩展到了波斯与土耳其。如今,他已经幻化成了一个中国符号,阐释着寒林平野之境、清高远逸的品格。想必,每一个画山水的人都绕不开李成这个写满荒寒、画格高标的名字。没有李成和他的诸多传人,不知道中国人性灵中那万水纵横、千山逍遥的自在,将会栖息于哪一方家园?

责任编辑: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