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齐山水入画卷
潍坊晚报 2024-02-05 09:30:00
李成塑像
李成纪念馆(青州古城 供图)
全国唯一的李成纪念馆坐落于青州,人们以他活动地名来命名,加以记载于绘画史,尊称他为“李营丘”。李成长期生活在青州一带,平原与丘陵相结合的齐鲁风光是他平远式构图最好的蓝本。青齐之地的山山水水,成为他纵情笔墨的无尽滋养。
唯一纪念馆坐落青州
大师艺术品穿越千年
踏着油光水滑、包浆如铁的青石板道,穿过高大巍峨的阜财门,偶园街右转200米,李成纪念馆和欧阳修山斋比邻而居,在青州古城东南隅静静地等候造访者。
故乡人民为纪念李成,特在繁华的青州古城内开辟了占地897.7平方米的李成纪念馆,这座全国唯一的李成纪念馆,2015年5月开始建设,2019年元月正式开放,白墙黛瓦、亭台轩窗,翘角飞檐、古色古香,用8个展厅的鸿篇巨制,图文并茂地展现了李成的生平、作品及历史地位。这份郑重的敬意,足以安顿他那颗漂泊千年的艺术之心。
纪念馆大门朝南,攀上高高的城墙可以远眺云门、玲珑、驼山三山的百里翠屏,寄寓着李成万里丘壑写大荒的豪迈情怀。进门是李成的青铜塑像,一副儒生模样,蹙眉沉思,振衣挥毫。踱步展厅,人们将他的今生后世、艺术作品、友朋和传人一一点数,仿佛梦回五代宋初那个跌宕起伏的乱世,触摸到1100多年前大师的灵魂肌理。
李成被尊称李营丘
宋初营丘多指青州
宋代文人李之仪曾写道:“营丘山水天下知,全齐十二雄一时……百年瞬息竟谁真,此老应无一点尘。”从“三峰鼎峙”到“古今一人”,人们以李成活动地名来命名,加以记载于绘画史,尊称他为“李营丘”。
《宋史》卷四三一《李觉传》中明确载录:“曾祖鼎……唐末避乱,徙家青州益都。”如今依然通行的大学美术史论课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编撰的《中国美术简史》中,关于李成的描述是“先世为唐代宗室,五代时迁家于益都营丘”。《宋史》卷三〇一《李宥传》载:“李宥,字仲岩,唐之后裔,自吴徙青,遂为青人。”
熙宁年间青州人卢士宗记益都县南五里的云门山“营丘东秦旧服,周环众山。云门为之冠”。北宋时期大臣王辟之的《渑水燕谈录》《卷九·事志》(绍圣二年,1095年)记载现存青州西门外公园里的范文正公醴泉时说:“环泉古木茂密,尘迹不到,去市廛才数百步而如在深山中。自是,幽人逋客,往往赋诗鸣琴,烹茶其上。日光玲珑,珍禽上下,真物外之游……最为营丘佳处。”
何惠鉴所作近4万字的《李成略传》是迄今为止最详尽的李成传记,对李成家世和生平做过强有力的研究和考证,他通过《宋史》地理志(一)考证:“宋初人所谓的北海营丘,实多指青州。太宗醇化五年改青州为镇海军。诏曰:‘眷彼营丘,控于东夏。太公开四履之地,小白举九合之师,忠烈尤存,风流可尚。’可见,营丘在北宋当年只为青州的泛称。”
山水特色源于当地风光
儒学重地滋养经学旧族
青州地处泰沂丘陵余脉,气候温润、四季分明,山川秀雅、海拔不高,平野空旷、疏林遍布。视野开阔,远望则虚幻朦胧。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李成作品即以“烟林平远”见长。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说:“寒林平远之妙,始自营丘。”就是因为李成长期生活在青州一带,平原与丘陵相结合的齐鲁风光是其平远式构图最好的蓝本。
他常以青州为轴心,遨游蒙山、沂山、鲁山一带,远及河南河北,终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将青齐周边萦带曲折的山林薮泽、烟云雪雾中的绝涧飞流一一写入画中。时人论画,言他“如孟郊鸣于诗,张颠之狂于草”,无论叠嶂重峦、云岚雾霭还是栉比屋舍、萧寺城郭,皆脱略凡尘烟火,或逸笔淋漓或细笔铺陈,意匠经营。青齐山川的萧寒与清旷,成为李成山水画的特色。
李成将高蹈的文化素养和高洁的艺术情操升华为精微的技巧和笔墨语言,丰富了高难度的山水画技法繁杂图式。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今齐鲁之士惟摹营丘,关陕之士惟摹范宽。”北宋中后期,范宽雄强画风渐渐式微,而李成文秀之风持续发展,朝野上下,宫廷画院内外,皆是李成画风,何止是齐鲁之士在摹营丘?
青州自古为齐鲁之邦、儒学重地。在唐末五代至北宋,乃“天下滔滔之际的一处净土”。经济条件虽不及江南,但民生相对富裕,民风淳朴,人民尚经学、守礼教,重礼仪、勤耕织,“多经儒忠信之士”。所以唐宋之交士族南北迁徙,李氏家族作为帝胄之后、经学传家的旧族,青州自然是最好的归依之所。这也是为什么李成先祖李鼎放弃国子监祭酒、苏州刺史之职,携家带口徙于青州的重要原因。
流连青齐山水烟霞
《营丘山水图》不知所踪
伴随李成的成长,家乡青州也时时“变幻大王旗”,先归后梁朱温,又归后唐李存勖,再为后晋石敬瑭所掠……枭雄统治者们你来我往、杀伐征战,根本没功夫开科取士,身为儒生的李成许国无门,空自嗟叹。生不逢时的他寄情诗酒,醒时纵笔、醉里放歌,流连于青州山水烟霞之间,沉浸于纸上的江山,山川林壑传神的写照抵御生活的悲苦;以书画慰藉心灵、寄托情怀与心志。
百里画屏澹营丘。青齐之地的山山水水,成为他纵情笔墨的无尽滋养。北宋藏书家、书画鉴定家董逌(yōu)在其《广川画跋》中记载李成曾有《营丘山水图》,可惜的是,这张为营丘山水写真、撩人乡思的深情画作早已不知所踪。
北宋末年御府编纂的《宣和画谱》中载,“李成一出,数子之法,遂扫地无余”“于是凡称山水者,必以李成为古今第一,至不名而曰李营丘焉”。元代艺术史家汤垕(hòu)说:“宋画山水,超绝唐世者,李成、董源、范宽三人而已……三家照耀古今,为百代师法。”李成的画秀润不凡,既有儒士的高标与清格,又流露出超越时代的哲思,他以无可辩驳的独特贡献,成为中国山水画史上一个丰碑式的人物。
本期图片由郭伟红提供(署名除外)
本期参考资料:青州古城管委会提供部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