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带来的烦恼?听听他们怎么说

潍坊新闻网 2024-02-23 14:42:51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压岁钱是春节的一种习俗,通常用红包装起来,作为长辈对晚辈的祝福,寓意平平安安、吉祥如意、红红火火。春节期间走亲访友,本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但近年来压岁钱却成了不少人的烦恼。

  市民马女士的女儿收到的红包。

  “压岁钱如何给”愁坏市民

  “如今的压岁钱已经没了原有的意义,反而成了攀比和过年闹矛盾的原因之一,现在好多家庭都有两三个娃,压岁钱是按人给还是按家庭给就成了矛盾的导火索。”前不久,家住潍城区北关街道东北关社区的刘先生就因为过年给亲戚家孩子包红包的事和妻子吵了一架。刘先生坚持按孩子的数量给,一个孩子给500元,但妻子却坚持只给亲戚家一份压岁钱即可,具体数额根据自己当月工资来定。最后,二人达成一致意见,只给一个红包,红包数额为1200元。

  与刘先生家不同,家住城区宝鼎花园小区的胡女士则和丈夫一致认为,要给就大方一些,对方家里有几个孩子,就给几个红包,每个红包统一定为600元。胡女士说:“我和丈夫都是家里的老大,作为长子长女,对自己弟弟妹妹的孩子大方一些也没啥,反正一年就给一次压岁钱。大过年的,别因为这个一家人闹得不愉快。”

  比起给几个红包,压岁钱给到几岁更困扰了不少人。今年是潍坊的孙女士婚后第一次在南方的婆婆家过年,她说:“我觉得我自己还是个小孩呢,没想到今年就给‘小不点’们压岁钱了,南方的习俗和北方的习俗还不太一样,我老家那边小孩上了高中就不给了,没想到我婆婆这边要一直给到18岁,搞得我和我老公年前纠结了好久。”

  一个人给压岁钱,全家跟着出主意

  奎文区的王女士今年春节本想给亲戚家的孩子一个数额为300元的红包,没想到她的父亲却表示“300元太少,在村里传出去不好听”,让王女士再添一些钱。王女士便将红包数额提至400元,其母亲又出面制止表示“400元不好听,不吉利”。当王女士把红包数额定为500元时,其老公则不赞同地表示“单数不行,给双数,六六大顺寓意好”。最后,王女士随了一个600元的红包,她说:“我真是哭笑不得,给多少都是心意。”与王女士有相同苦恼的人不在少数,明明是自己要给晚辈压岁钱,到最后却变成了一家人的事。

  用压岁钱来展示面子有必要吗?

  很多“80后”“90后”回忆自己小时候收的压岁钱都是10元、20元、50元,很少能收到超过百元的红包。最近,家住高新区的苏女士和多位好友吐槽:“到底面子和钱哪个重要?”原来,苏女士的大姑姐家有两个孩子,这个春节,除苏女士公婆给两个外甥各1000元压岁钱外,苏女士丈夫也坚持给孩子压岁钱,且每人不低于500元,这让苏女士颇为苦恼。

  “我不反对丈夫给外甥压岁钱,但应该量力而行。我们都是工薪阶层,而且马上生孩子了,以后花钱的地方很多,压岁钱最重要的是心意,一个人两百元就可以。”苏女士说,回到家后,他们就这个问题讨论了一番。苏女士丈夫认为,压岁钱体现了舅舅对外甥的疼爱,但不可否认,或多或少有面子在“作祟”。好在经过沟通,苏女士夫妻二人达成了一致。

  马女士女儿收到的压岁钱红包。

  家住昌邑市的马女士认为,给晚辈压岁钱是一件好事,小孩子可以在大人的监督下合理分配自己的压岁钱,从小培养理财意识,同时也能营造热闹的春节氛围。“我女儿每年的压岁钱我都给她存着,等她成年之后就是她的启动资金。今年的压岁钱我拿出了一部分,让她自己合理消费。”马女士的丈夫何先生很支持自己妻子的想法,同时他也认为给压岁钱这事不管是站在人际交往的角度来看,还是站在理财角度来看,都是“有出也有进”,“打肿脸充胖子”行为不可取,开开心心过年比什么都重要。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马宇琪 郭超/文图

责任编辑:封晓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