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牛石
潍坊新闻网 2024-02-23 15:54:40
卧牛石
◎付琪 李文存
走进安丘市博物馆,院内的一块灰色“巨石”映入眼帘,因形似卧牛,故称“卧牛石”。此石产自湖北省巴东县,缘何坐落在安丘?这还要从一段廉洁故事说起。
这块石头的主人曹锡田,安丘东关人,自幼习读本家八世祖曹一凤所著的《宗说》,熟诵“勤谨端简,宜身宜家”“毋欺君,毋怀利,毋伐功,毋挤撩辈,毋党上官而草视庶民”等家规家训,秉承优良家风。
在清嘉庆二十二年,曹锡田考中进士,赴巴东县担任县令。巴东县临江而建,百姓多以打鱼为生。长期以来,该县流行着“凡新知县上任,各船埠须集资奉献”的“潜规则”。曹锡田到任后,先是拒绝百姓的馈赠,接着张贴布告,彻底革除这一伤民陋俗。
当地渔民长期受到渔霸、江匪、“势力”家族和一些贪官污吏的压榨和欺凌,生活很是清苦。曹锡田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一方面保护渔民利益,方便渔民投诉;另一方面更加深入地体察民情,处理纠纷。面对各方威逼利诱的压力,曹锡田不为所动,秉公执法,凡经他判决的诉讼案件,双方皆心悦诚服,“至邑内狱无冤民,百姓无诉讼,民风淳化”。曹锡田常在江边彻夜办公,听着远处的渔歌,便弹琴吟哦。当地百姓将其办公的地方称为“帆下琴舫”。每到深夜,远处的渔民听到他的琴声,隔江唱喁、相互为乐。
曹锡田不仅为官清廉,并且非常重视对子女的言传身教,常以先贤的家风故事和本家的《宗说》教育子女。一日,曹锡田带子女上山拾柴,看到远处渔民打鱼的场景,语重心长地要求子女“信朋友、顾贫穷、恤孤寡、崇谦逊、毋好斗……”子女们也都谨记在心。
曹锡田任巴东知县数年后,告病还乡。他任职期间,清正廉洁,妻儿老小生活朴素,布衣粗食,家当仅书箱和简单的行李而已。临行时,为不惊扰百姓,拂晓时分,他挑担、妻背囊携儿,奔向码头。谁知码头上早已站满了送行的百姓,百姓欲有所馈赠以壮行色,但又深知曹知县的为人,所以只赠“琴舫秋水”匾额一块,以赞颂他为官廉洁奉公。当乡亲们问:“曹公治理巴东数年,所喜为何?”曹锡田站在船上笑着说:“惟喜当地的草鞋和东山一块卧牛石。”说罢便洒泪告别了巴东父老。
谁知一年之后,巴东父老不远万里将卧牛石与草鞋运抵安丘曹锡田家门。巴东的运者说道:“曹公治理巴东,为民不遗余力,两袖清风而归,一块石头几双草鞋价值几何?此乃巴东父老之心意也。”曹锡田于是亲题“小巫峡”三字,镌刻其上,以示不忘巴东父老的深情厚意。
孟子云:“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安丘曹氏家族的家风深烙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印记,家族不仅和睦融洽,还涌现出许多为国为民的清官廉吏。
这些年,不少文人墨客有感于曹锡田的廉洁事迹,慕名观览,在“卧牛石”上留下“布衣吏”“以云水心结名士缘”等题字,表达对曹锡田清廉品格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