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曾有“棉花节”

潍坊新闻网 2024-03-11 09:07:16

高密曾有“棉花节”

◎矫发

  高密曾为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之一,不仅为地区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还为中国的棉花产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据《高密棉花志》记载,高密曾有“棉花节”。

  清朝末期,由于棉花销路开放和商品率的大大提高,高密古百脉湖区域的劳苦大众对棉花寄予厚望,希望以其解决温饱。据《高密县乡土志·物产》记载,“多获者,北鄙为棉花”,“计其值丰年可百余缗,利倍五谷”。为此,人们设定了“棉花节”,“孟元之春,元日五更,燎庭爆竹……是日西南收秫,霜重收棉……”在春节元日供奉“棉花嫲嫲”。

  在古百脉湖地区,人们把正月二十八作为棉花的生日,又叫“棉花日”。民间有俗语:“收花不收花,但看正月二十八”。如果这一天艳阳高照,则预示当年棉花丰产丰收。在山东高唐地区,人们把正月二十八称为“花姑节”。传说“花姑”是掌管棉花的神仙,化身为女子来到这里教会人们种植棉花,让大家过上了温暖富足的生活。

  在“棉花日”,要吃面疙瘩、面片和面条,分别代表了棉桃、棉花叶以及棉花枝,大家认为这么吃可以让当年的棉花大丰收。这一天还有“打害虫”的习俗。棉花在古代享有重要地位,是人们取暖的重要农作物,棉花越蓬松,保暖效果越好,而棉花一生多虫缠身,所以就有了“打害虫”的习俗。正月二十八这天,人们会手叠一个“棉花壳”,把棉花朝上动七次,然后再朝下动八次,意思是把害虫全部消灭掉,这样棉花就会有好收成。迄今在高密还有一个习俗,新婚大喜之日,棉被的被角里要有一絮含九籽的籽棉,祝福新人“多子多孙”。

  清代诗人马苏臣写过一首关于棉花的诗:“五月棉花秀,八月棉花干。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轻盈的棉花,竟与天下冷喛有了关联。随着时代发展,“棉花节”渐渐消失了,但棉花的地位丝毫没有动摇。黄道婆纪念馆有一副对联:“两手织就云裳,一梭穿行宇宙”,横批是“衣被天下”。

  1929年,上海市评选市花,棉花以高票当选。《申报》在关于棉花当选的报道中解释:“棉花为农产品中主要品,花类美观,结实结絮,为工业界制造原料,衣被民生,利赖莫大,上海土壤,宜于植棉,棉花贸易,尤为进出口之大宗,本市正在改良植棉事业,扩大纺织经营,用为市花,以示提倡,俾冀农工商业,日趋发展……希望无穷焉。”

责任编辑:平小娜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