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马状元
潍坊新闻网 2024-03-11 09:08:45
拜谒马状元
◎张克奇 文/图
马愉坐像
一
每次去拜谒马状元,我都是先去状元祠,再去状元墓。
马状元名马愉,生于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卒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是临朐县历史上唯一的状元,邑人皆以其为傲。其先祖为汉代马援,扶风(今陕西兴平)人,为伏波将军,所以马氏至今尚自称为“伏波世家”或“扶风世家”。马援后世散居各地,至宋末,有个叫马近的为青州府学教授,入元后不仕,避居临朐,遂以为家。自马近至马愉父亲马士贤,六世为儒,多以教书为业,皆有贤德。马愉于明宣德二年(1427年)大魁天下。明清年间,山东共出了10名文状元,马愉为其一。其官至礼部右侍郎(正三品)兼侍讲学士,在上朝时突发疾病不治而逝,年仅52岁。马愉逝世,明英宗异常痛惜,赐给御葬,并派礼部尚书胡濙代祭,后又赐谥号襄敏。
去年,我再次去看马状元。状元祠位于临朐县朱位村中央,南北主大街学士街东,南边不远处有一条小河由东南向西北斜流而过,最后注入弥河。到达目的地,迎面首先看到的是广场上新建成的一座大牌坊,坐东朝西,气势恢宏,做工精美。正面额匾“状元基业”,楹联曰“伏波勋业鸣金马,襄敏家声振玉堂”。广场东边矗立着状元坐像,高大阔然,和蔼慈祥却又不怒自威。
状元祠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是临朐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之一。2012年进行过大规模修缮。祠堂的钥匙就放在与其紧邻的便民超市里,谁去谁拿,随开随关。整个祠堂坐北朝南,大门东边立有“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走进院子,虽然不算大,但是布局紧凑精致。正面两缸荷花,寓意马愉一生清正廉洁。院子东侧有一棵流苏树,为当年修建祠堂时所植,历经几百年风雨沧桑,已然干枯,昔日硕大的树冠也已散去,只留一搂抱多粗的树干巍然矗立。让人惊奇的是,前些年此树自根部又生发出两株小苗,攀着老干茁壮成长,如今已有胳膊粗,与老干浑然一体,仿若老树重生。
祠堂东南角基石嵌有一石,“状元基业”四个金黄色大字熠熠生辉。经咨询、求证,才识得其右上方写的是“迟竹窗书”,左下方为“大明万历元年玄孙马讲承修”。迟竹窗为临朐明嘉靖年间进士迟凤翔之子迟尚节。
推开祠堂两扇厚重的木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马状元半身雕像,雕像后面墙上挂有状元及其夫人像,两边是篆体对联:祖宗远守伏波诫,家世常留绛帐风。其他墙面亦得到充分利用,分为“首语”“马愉简介”“马愉生平”“马愉的轶闻传说”“赠翰林学士资善大夫礼部尚书马公行状”“礼部侍郎兼翰林侍讲学士赠礼部尚书马公墓志铭”等版块,全面详细地展现了马愉的生平事迹及后世评价。
祠堂东新修建一个小院落,与之相通。北面正屋三间,额匾为“状元生平事迹陈列馆”,里面悬挂着一些书法作品,大都是状元后裔所书,我熟悉的有由马愉十九世孙、北京大学文学博士马庆洲撰写,王兆波所书的《澹轩公雕像创立记》。马庆洲醉心马状元研究已久,对于马氏文脉的传承功不可没。院落东面和南面都盖有偏房,只是还未完全利用。正房前东西各栽植了一棵桂花,金秋时节如约盛开,花瓣虽小却密密匝匝,芳香四溢,使人不禁深深呼吸几口,愈加神清气爽。
二
沿学士街行至村南顺西南方向斜坡而上,直行到村西头又拐弯南行,路两边柳树排行成荫,至尽头再向西北方向直行,两边皆是柏树列队,品种不知,全都昂扬向上。百余米后又折向北,前行不长时间,便到达状元墓。
状元墓在朱位村西南一座高岗上,坐西朝东,一块石碑显示,马愉墓在2003年就被列入了潍坊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墓很大,前面有石碑五座。正中一座竖写“明状元襄敏马学士之墓”,字体清秀却铁画银钩。两边的小字皆被凿去,模糊不清。北边第一座是马愉去世后,明英宗于正统十二年农历九月十八日,钦命礼部尚书胡瀅祭奠马愉的《御祭文》,详细介绍了马愉中状元后的为官经历,对他的德行做出了很高的评价。第二座为《北方第一个状元碑》,内容里说“自隋开科举试至本科以前状元都集于南方,本科状元马愉是第一个出自北方的状元”。
对于马愉的这个状元,有的说是“明代江北第一状元”,有的说是“明代江北第一制科状元”,此碑上又说马愉是自隋开科举试以来第一个出自北方的状元,皆不准确。首先,明代以前北方已经出过不少状元;其二,“江北”和“北方”并非同一个概念;其三,据马庆洲、王咏诗等专家考证,明代科考并无制科一说;其四,“第一”是以什么或者以哪方面为评判标准,似乎也不太好说。所以,比较准确的说法应该是“马愉为明代北方第一个状元”。也有人说韩克忠才是明代北方第一个状元。这就不得不追溯到那个著名的“南北榜案”。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二月会试,由于所选取的五十二位进士都是南方人,再加上主考官刘三吾也是南方人,引起了北方考生的强烈不满,纷纷指责刘三吾偏袒南方考生,徇私舞弊,于是联名上疏,引起明太祖朱元璋大怒,将考试官治罪。六月,朱元璋亲自策问,录取六十一人,全为北方人,以韩克忠为第一名。时人称之为“南北榜”,也称“春夏榜”。因此榜情有特殊,故所见明代史籍中,仍多称马愉为北方第一个状元。曾任明内阁辅臣四十余年、内阁首辅二十一年的杨士奇亦云:“宣德以前,皆南北士合试,未有北士居首选者。有之,自马愉始。”
南边第一座碑,乃英宗皇帝于正统十二年十二月初三钦命山东布政司左参议黎琏赐祭马愉的《御祭文》。在马愉去世的三个月内,两次赐御祭,可见英宗对这位老师的尊重。第二座是《澹轩公神道碑记》,碑文为宣德八年状元、与马愉同为宰辅的曹鼐所撰,介绍了开科取士的重要性,以及马愉考中状元后曾教授太子(即后来的英宗皇帝),参预机务为排在第四的宰辅。此碑也是对马愉为官品德的高度肯定。
三
在古代,状元为荣极之人,宰相为官极之人。马愉由状元而入阁,荣极一时。关于马状元,不论是文字记载还是民间流传,都对其功绩德行和诗词文章评价甚高。
2000年秋,因连降暴雨,状元墓部分塌陷,其族人借修复之际,入墓探之,《马愉墓志铭》方现于世。《墓志铭》刻在两块正方形石灰石质的石头上,长宽均为62厘米,厚15厘米。一块为篆刻阴文“礼部侍郎兼翰林侍讲学士、赠礼部尚书马公墓志铭”;另一块为铭文正楷,共42行、1329字。《墓志铭》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马愉的生平和业绩,其中说到因其博学多才而受到皇帝器重,又因一路教导、扶持英宗皇帝连连授封。马愉为人谦和,高中状元之后与乡人往来不断,在他去世后,自勋贵至公卿大夫、乡里亲朋,莫不悲痛。第二部分为四言句,共20句,言及马愉因病死于官任,壮志未酬,令人唏嘘。
《明史》记载:愉端重简默,门无私谒,论事务宽厚。《国朝献徵录》亦有记:(马愉)端厚凝重,谨畏勤恪。他自幼即以孝著称,对亲生父母和继母均孝敬有加,传为佳话。八岁时,生母刘氏去世,他执丧如成人,因哀伤过度得病,数月方愈。其父继娶魏氏,愉事之,一如亲生母亲。后魏氏又去,其父再继娶张氏,愉事之亦然。马愉为官后,曾想把父母接到身边侍奉,但因父母年事已高,且依恋故土,终不能如愿。他便将自己的俸禄转至县里,用于奉养双亲。有一年其父得病,马愉请求回家探视,英宗特诏由驿站负责接送,并供给路费。到家后,其父甚为高兴,病愈后,即命马愉急归京供职。
马愉虽官居要职,但门无私谒,不媚权贵,廉洁自守。宦官王振擅权时,大臣们都争相巴结,惟马愉不登其门。
马愉一生著述颇丰。“适兴依林樾,逍遥乐此心。练囊随杖履,缃帙散光阴。贤圣遗风远,鸢鱼至理深。高怀千古上,自不染尘襟。”——《林间行读》;“生计烟波与碧岑,白云深处有知音。相逢一笑斜阳暮,说尽红尘万古春。”——《渔樵问答》;“闻说匡庐万丈峰,峰前飞瀑似垂虹。欲寻濯足知何地,却见湍声落云中。”——《坐石观泉》;“披云直上最高巅,石势巍巍欲插天。日暖峰峦生万态,地灵今古孕多贤。崖封苔藓几千尺,树带烟霞数百年。登眺不知豪兴发,敲诗对月夜忘眠。”——《游沂山百丈崖》。这些诗作不仅充分显示了马愉的才学,也展现了他的思想和志趣。
马愉所著诗文以优游、述怀、感遇之类为主,多为序跋、铭记等文体,得到当时和后世文人的高度评价。与他同时代的翰林院侍讲学士杜宁评价其文曰:“……为文章敏赡,不务雕斫,而浑厚典雅,自不可及。”明户部尚书、太子太保、谨身殿大学士、内阁大臣刘珝评价:“公平居为诗赋,用字著语,皆有程度;典雅新邃,一归于正。”
因52岁就急病身亡,马愉诗词文章在其生前未能编辑成书。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山东布政司左参政邢居正巡视各府县,在临朐从马愉后人手中得其手稿,便嘱托青州知府刘时勉“校雠侵梓,以广其传”。刘时勉校正后,由时任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的寿光人刘珝作序,取名为《澹轩文集》,共7卷,于成化十六年(1480年)刊刻流传。可惜此本刻印不多,今已失传。嘉靖年间,临朐进士迟凤翔于历下(今济南)书店中,购得残编一帙,大喜。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已为官多年的迟风翔还乡省亲时,又从马愉曾孙马玑、马珩等人手中,索得未曾刻印的手稿若干篇,捎至郧阳巡抚任上,令郧阳府学训导林震、生员秦守卿二人重加校阅,合先后所得,厘为八卷,分为四册,付郧阳府知府张循刻印流传,并改书名为《马学士文集》。后被收入《四库全书》中。至近代,上述两刻本已难见到。1986年,马氏族人曾据迟刻手抄本出过一个前六卷本,书名仍为《马学士文集》。1998年,国家出版发行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在集部第32册中,收录了迟刻《马学士文集》全八卷。2011年,保存在民间的马愉手迹被发现,临朐县史志办以《马愉手札》之名,制成折叠式册页。
这些珍贵的文化遗存,不仅为研究马愉提供了翔实的依据,也让人们更加真切地触摸到了其脉搏,感受到了其气息。每次翻阅它们,走近它们,我都感觉是开启了另一种形式的拜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