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照看 得名金鼎

潍坊晚报 2024-03-18 09:02:00

  

  位于安丘城东门里的县立中学(德育中学)。

  吴金鼎幼年时为姥姥陈氏抚养,这段经历或许为其整个职业生涯奠定了基础——姥姥爱好收藏,尤其是青铜古宝,对他悉心培养教育,起名“金鼎”。吴金鼎青少年求学时期又得遇名师,打下坚实基础。

  生在安丘书香门第 接近三岁仍然懒语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正月,吴金鼎生于安丘县宋官疃乡(今隶属景芝镇)万戈庄村。该村距宋官疃乡驻地3.5公里,村子一直很小,只有300多户。村名原叫石村。《吴氏族谱》旧序所载,明弘治五年(1492)吴氏自河北枣强迁来安丘甘泉与龙山之间的石村。何时何故改名万戈庄无考。

  吴金鼎是吴氏迁安后的第十五世,祖辈以耕种为生,但重视子女教育。《吴氏族谱》对吴金鼎的记载是:“年四十八岁,忌九月十八日。北京清华大学研究人类学,任齐大哲学教授,博士学位,娶王介忱,潍邑尚庄。幼牙科教授。”不仅妻子是医生,他的三个哥哥——长兄吴金鳌、二哥吴兼三、三哥吴金章也都是医生。大哥毕业于山东大学林科,二哥毕业于齐鲁大学文理科,三哥毕业于山东大学医科。他还有四个姐姐,二姐毕业于潍县文美女中,三姐、四姐于安丘县立女子中学毕业。

  年纪最小的吴金鼎就降生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出生时,家境已现颓势,为供哥哥姐姐上学,吴家已经出卖了全部田产40大亩(约合95亩)。

  在农村不是独苗的男孩,皆不被娇惜,即便作为老幺也一样。吴金鼎父亲吴埍为晚清落第秀才,按说他年近五十得子应该值得高兴,但已家道中落,有些愁眉不展。加上吴金鼎又早产,出生后很多天不哭不闹,接近3岁了还不太会说话,安丘农村的说法是“懒语”,夫妻俩忧心忡忡,却又无计可施。正好孩子的姥爷过世,孩子姥姥孤身一人,两口子遂决定,干脆抱给她作个伴,她爱养成什么样算什么样吧。

  姥姥爱好金石收藏 引导外孙开口讲话

  吴金鼎的姥姥陈氏是潍县人,聪慧略识字,是道光年间收藏界大学问家陈介祺的族亲,她管陈介祺叫族叔。耳濡目染,姥姥从小也跟着叔辈们喜欢收藏,还和丈夫做过古玩买卖。女子喜爱青铜古宝,较为罕见。有个说法:女子钟情这个,倘若年轻貌美,可不得了,会有“倾国倾城”之魅力。不知道吴金鼎姥姥是个什么情况,但从她教导出了考古天才外孙,足以引发或能印证些许联想。

  鳏寡孤独的姥姥听完女儿和女婿诉求,细心看了看小外孙,不顾自己年逾六十,满口答应下来,留下抚养。

  姥姥是过来人,头一件事就是想尽快引导外孙说话。她在照看中发现,这孩子虽然不会说话,但什么都懂。因此她有了信心,断定孩子不肯说话是女儿和女婿的责任,没有给他营造一个好的语言环境。于是,她天天对着外孙说话。老太太自丈夫离世开始吃斋,她将经文大声念给小外孙听。

  功夫不负有心人,小外孙渐渐与正常的孩子一样了。

  这第二件事,是给他起个好名。陈氏知悉族叔陈介祺最珍贵的收藏是毛公鼎,便决定以“鼎”为名。又鉴于万戈庄的大外孙第二字为“金”,遂成“金鼎”。那个时代有名还须有字号,字号通常内涵须与名字相通,互为辅助。于是姥姥便以“禹铭”配之。这字配得真好,姥姥的收藏学识可见一斑。

  读教会学校

  遇安丘名师

  到了年龄,得送吴金鼎入学了。晚清小孩子读书场所是书院、义学、私塾。这都是要收取一定费用的。姥姥年迈,收入可怜,这些学校不敢奢望。她经常到教堂做礼拜,还到传教士创办的潍县广文学堂活动。学堂有个教习是安丘人,名叫刘光照,毕业于登州文会馆。由于他的养父、美国传教士狄考文1908年患绝症去世,留下遗愿嘱其致力办学,他就放弃了广文学堂中国助教之职,到穷孩子上不起学的家乡安丘县城创办教会学校。

  广文学堂校长、狄考文的弟弟狄乐播在各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刘光照就用教会的资助购置了南关头路东黄县人丁百万在安丘开设的当铺库房,一番改造翻新,办起“德育中学”,自任校长。但因为没招起生来,仅名义上是中学,只好改成“德育小学”。学生入学收费很低,基本靠教会补贴。家境如果不是十分贫困就不会辍学,即便纯靠勤工俭学也能完成学业。同时教会学校还有优于国内学校的地方,充斥着西方风潮,开一时风气之先。

  这可应了吴金鼎姥姥的急。她闻讯后找到刘光照,把吴金鼎送到他跟前。刘光照收下了吴金鼎。除了节假日,在校读全日制。

  1911年,安丘名门望族张家举人出身的张公制,倡议将县城东门里文昌阁东的高等小学堂改办为“安丘县立中学”,聘刘光照任校长。初时只有一个班,学生十余人,此为安丘县中等教育之始。后加了女子班,吴金鼎最小的两个姐姐也来了女子班。

  刘光照担任着两处学校的校长,南门里、东门里两下跑,还兼任两校的英、算课程教学。他不仅数理化水平高,外语更棒。吴金鼎在德育小学、安丘官办中学(也称德育中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读大学时,英语方面一直是班里的佼佼者。其不俗的英文功底,以至于那年进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后连陈寅恪都称赞:“吴金鼎英文好极了。”

  国文底子打得也不错。安丘官立中学首席国文教员辛笏臣,有才学,弱冠即能为私塾老师,28岁县学考试第一名,是清末兴学以来对安丘文风影响最深的人物。

  当然,有好老师不够,自己努力才是关键的内因。说起吴金鼎读书,老家万戈庄年近九旬的近亲吴普浚说:“吴金鼎是俺四大爷。俺没见过他,他没有孩子。听俺爷说,俺这个大爷念书念的,碰到树上都不知道,念书念得痴迷。”

  1916年讨袁的革命军来到安丘县城,局势不稳。不久,县立中学停办。刘光照把“德育小学”升级为教会中学,首招两个班百余人。吴金鼎就在班内。

责任编辑: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