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读清华 志在考古
潍坊晚报 2024-03-18 09:04:00
齐鲁大学校门,1924年由千名毕业生捐资修建,造型为中国传统三间三叠式牌楼。
1926年清华国学院部分导师合影。前排右起:赵元任、梁启超、王国维、李济。
吴金鼎考入齐鲁大学,选修历史、经济,从成绩上看,历史是他的弱项,却是兴趣所在。如愿拿到齐鲁大学文理学院毕业证后,他留校担任助教。不久又考上清华国学研究院进修考古。其间母校师资紧缺,于是他未等毕业即返回齐鲁大学。
考入齐鲁大学
选修历史经济
1917年,吴金鼎德育中学毕业,这时是安丘教会中学的鼎盛时期,有5个班200多人。齐鲁大学1918年招生,吴金鼎被录取。1980年,有研究者在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档案馆里惊喜地发现了一份1918年的《齐大招考分数簿》,记载着新生吴金鼎的成绩:三角69、中史65、国文97、作文80、植物79、物理60、图画45、英文74。
窥斑见豹,这份入学成绩单反映了吴金鼎此前的学业水平,说明在小学和中学接受到的教会学校教育,夯实了他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文化的双重基础。分数簿上还有两名安丘籍同学。
吴金鼎的姥姥未等外孙考上大学就病逝了,她是对吴金鼎影响最大的人。
经过一年的预科学习,吴金鼎选择专修齐大文理学院政治历史系,从考大学的成绩单看,吴金鼎学得最好的是国文、英文,中史刚及格。可他在校期间却选择了历史学和经济学。
为什么呢?当然还是兴趣原因,被爱收藏的姥姥耳濡目染所致。
吴金鼎学业非常优秀。1923年冬,他如愿拿到齐鲁大学文理学院(所学专业属于文理学院)的毕业证。至此,吴金鼎小学、中学、大学的学业都是在教会学校完成,故对教会学校有深厚感情。他后来在清华国学院修业期间,宁愿肄业都要听从召唤,回到最需要他的齐大,也是基于这种感情。
吴金鼎留任助教后,月工资50元大洋。每周上16课时,讲授社会学、统计学和经济学。
很多人可能有疑问,吴金鼎学的历史学专业,讲这个似乎不对路。然而齐鲁大学原文学院院长杨懋春却证实,吴金鼎可塑性很强,齐鲁大学成立初期,教社会学者为美籍教授巴克尔(Parker)及中国人吴金鼎。显然,吴金鼎大学期间选修课程也成绩不俗。
国学研究院全班36人 只他一人学考古
1925年,以美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设立的清华学堂成立大学部,并增设高深学术机构——国学研究院。国学研究院不唯文凭聘用顶尖大师,作为应届大学毕业生及学问已有根底者的进修之地,旨在满足国人对于西方文化的精深研究,用于今后的国计民生。
吴金鼎在1926年考入第二届国学研究院班,并选择了最冷门的考古专业,师从“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李济只比吴金鼎大5岁,1922年已从哈佛大学拿到博士学位回国。他14岁考入清华学堂,学习8年。1918年官费留学美国。两年获硕士学位,同年转入哈佛大学攻读人类学专业,成为当时哈佛大学人类学研究院唯一的外国留学生。归国后李济在南开大学教学时结识了国际级地质学家丁文江,成为挚友。清华成立国学研究院,作为筹备处顾问的丁文江,意识到清华未来的光辉前景,遂建议李济一边去研究院任教,一边做研究工作。他把李济的情况介绍给老友梁启超,二人共同出面向清华大学校长曹云祥推荐,一听李济的经历和名声,曹云祥当即决定聘用他。于是,时年29岁的李济,以讲师的身份出任研究院导师。
1925年6月15日,清华校长曹云祥正式宣布研究院教职员名单:
教授: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
讲师:李济。
助教:陆维钊(同年9月辞职,由赵万里接任)、梁廷灿、章明煌。
主任:吴宓。
事务员:卫士生。
助理员:周光午。
吴金鼎这届共有学生36人,唯他一人跟随李济学考古。考古专业也是他这届才有,由原“普通人类学”改名而来。
据1927年《国学论丛》第一卷第一号载,1926年李济给清华国学研究院学生讲的是“普通人类学”和“人体测量”。指导学科为“中国人种考”,有八个要目,除了中国人之鼻形、头形之遗传,多涉及北方民族汉化程序、族谱兴废与人种变迁、各省城墙和废城建筑年月考、金之沿革等,的确改称考古学妥贴。吴金鼎的毕业论文选题为《中国人种考》,发表时修订为《山东人体质之研究》,表明治学路径与李济的一脉相承。
总的来说,李济所讲的考古与我们理解的挖古董、收藏古董相去甚远。
吴金鼎看上去就是个木讷君子,整天抱着本厚厚的外文书在啃。陈寅恪就是这时候夸赞他的英文好极了。
母校致函请求支持 不等毕业便返山东
随着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囯维去世、57岁的梁启超逝于协和医院,赵元任出国,在仅剩陈寅恪的情况下,国学研究院于1929年停办。
屈指算来,研究院总共存续4年,先后培养毕业生74人,他们后来都很耀眼,成为各领域的精英。但众多杰出毕业生中,只有吴金鼎一个山东人。
1927年初夏,吴金鼎忽然接到母校致函,称眼下齐大师资紧缺,望速归支持。此时清华第二届研究院班即将毕业,很快即可拿到非常珍贵的毕业证。可素怀感恩之心的吴金鼎没有犹豫,仅带着一丝淡淡的遗憾就回齐鲁大学任教了。故当年6月7日清华研究院教务会议审查并确认发毕业证的名单中,尽管导师李济也在场,却是没有吴金鼎。
虽然遗憾,但也有所得。回归山东,让他有机会领略齐鲁大地丰富的文物古迹。这段生活,他在整理出版研究院期间的论文《山东人体质之研究》的引言有记,迻录如下:“作者肄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归鲁后任教于齐鲁大学,逐日疲于校课,几无余暇作课外之研究。所幸于学期之内尚有长短若干假期,稍得从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