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香袅袅,“声”入人心,他带着《芝镇说》(第二部)回家了
潍坊新闻网 2024-03-22 10:43:40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3月16日,当酒香再次弥漫在新华新阅广场二楼展演厅,《芝镇说》(第二部)诵读分享会来了。这一次,距离《芝镇说》作者、大众报业集团高级记者逄春阶携《芝镇说》(第一部)回潍坊已经过去了一年半。
阳光明媚的午后,一群文学爱好者从潍坊四面八方赶来,为与志同道合者探讨对于小说的理解,为聆听小说创作背后的故事,也为见一见他们久未谋面的老乡。
一场“声”临其境的诵读分享
如上次见面一样,诵读分享会现场白酒盈杯,酒香袅袅。
或许传承数百年的酒文化和醇厚的酒香已经深入到了景芝人的基因里,在小说创作过程中,每次提笔前逄春阶总要倒上一杯。辛辣的白酒被饮进身体里,也流进了《芝镇说》的字里行间。酒是芝镇的灵魂,也是贯穿小说始终的精神寄托。一杯白酒饮尽,分享会在热烈的气氛中正式开启。
活动现场,潍坊的朗诵艺术家们各自选取《芝镇说》(第二部)的精彩片段,伴着或悠扬或激昂的音乐进行诵读。尤其是当安丘籍朗诵艺术家熟稔地用方言诵读出其中的人物对话,那些富有年代感的画面随声而来,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赢得了热烈掌声。
《芝镇说》(第一部)以“内伤”为主题,描写芝镇人在20世纪民族危难之时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家族“内伤”,展现了芝镇人的使命与担当。2022年9月,《芝镇说》(第一部)诵读分享活动在新华新阅广场举行,许多潍坊人通过这场活动知道了《芝镇说》、了解了逄春阶。
此次分享的《芝镇说》(第二部)以“觉醒”为主题,延续了第一部中的乡野故事、英雄传奇、家国情怀,再现了曹永涛、牛兰芝等芝镇年轻一代投身抗日洪流的悲壮故事。
《芝镇说》(第三部)以“未济”为主题,展示新中国成立后70多年的时代变迁,已经在《农村大众》连载完毕。有情有趣、生动鲜活的两次分享活动,让读者对下一次的见面充满了期待。
一次致敬故乡的“乡野”表达
诗人艾青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对作者逄春阶而言,《芝镇说》也是他向故乡安丘市景芝镇致敬的一种“乡野”表达。潍河、茂腔、摊煎饼,小说中随处可见的地域标识、方言特色、生活习俗,饱含着作者对故乡的深情与眷恋。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逄春阶曾谈起《芝镇说》“三部曲”的创作缘起。2020年,他与《农村大众》总编辑赵宗符回老家景芝镇参加活动,闲谈时说了很多关于酒的故事和家乡的风土人情,赵宗符提议他把这些写成一部小说。
“这一下子点醒了我。”逄春阶说,他的确一直想写一部长篇小说,但迟迟下不了决心。“宗符先生说的‘把一生的采访积累都写到一部小说中’给了我启发。”
回到济南后,他便开始构思,最后确定写一部以故乡景芝镇为原型的“乡野小说”。逄春阶认为,他来自乡野,多年记者生涯中也一直深入乡野采访,想通过这部小说描摹一幅“民俗风景画”,于是将作品定位为“乡野”,并有了《芝镇说》这部小说。
自2021年起,《芝镇说》在《农村大众》连载,历时三年,逄春阶完成了近百万字的三部著作。后来,《芝镇说》陆续出版,并不断被各大网络媒体转载。小说通过描写公冶家族跌宕起伏的命运,再现了齐鲁大地上普通人的生活万象,也塑造了富有豪侠精神的芝镇人群像,其中许多人物形象都来自逄春阶家乡的真实人物原型。
参加3月16日分享活动的,除了潍坊本地的文学爱好者、相识多年的老友,还有看着逄春阶长大的乡亲。“近乡情更怯。”回到家乡办分享会,逄春阶这样描述自己的心情。
一种相互成就的文化推介
文化滋养城市风骨,更好潍坊建设离不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作为本次分享会的总策划,山东第二医科大学人文艺术教育中心主任、作家马永安一直致力于潍坊文化的传播和推广。他表示,《芝镇说》是潍坊籍作家以潍坊故事为蓝本创作的小说,随着省媒连载、书籍热卖,取得了很高的关注度和良好的社会反响,希望通过作品诵读等形式,为本土作家、“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作品推介和传播贡献一份力量。
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潍坊籍剧作家王炜参加了这次分享活动。在她看来,《芝镇说》(第二部)不仅生动刻画了安丘、诸城、高密一带百姓挺身而出投身抗日的故事和精神,也充满了对当地民俗文化、风土人情等细致入微的描写,是一部宣传安丘、宣传潍坊的佳作。这次活动通过朗诵形式对优秀文学作品进行再创作,实现了两者的相互成就。
作为文学、影视创作者,王炜对此类活动有着更多的期待。她说,潍坊有着深厚的文化和历史,也有很多优秀的文艺创作者在默默进行挖掘和传承,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像《芝镇说》诵读分享会一样的活动,为本土创作者、优秀作品的宣传和创作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晓晴/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