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故事 梦中情境投射现实
潍坊晚报 2024-03-31 15:22:47
《王曾还乡图》。王延林 绘
赵秉忠
“曾参转世”的传说、赵秉忠儿时的“状元梦”、马愉状元的《紫薇图》的传说等等,也表达了民众对家乡状元的敬慕之情。带给人们积德向善、奋发有为和“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道德感悟,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孔子托梦“曾参转世”
王兼得子取名王曾
相传,北宋年间,青州府益都县郑母村居住着一户王姓人家,户主王兼,以农为生,家境清贫,敦厚诚信。他酷爱儒学,敬惜字纸,每遇字纸必拾掇起来,整理收藏。他敬奉文曲星,经常到文庙叩拜孔圣人,并祷:“愿我的子孙后代勤奋读书,学习儒教,成为大学问家。”
一天夜里,至圣先师孔子入梦,孔子轻轻地抚其背说:“你崇拜我儒教,诚心诚意已久,只是你年运已过,难有成就,我遣弟子曾参到你家投胎转世。”说完,飘然而去,眨眼间不见踪影。王兼遂醒来,但梦中情形历历在目。
这一年,兼妻何氏果然怀孕。待到分娩,何氏产下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婴。回想孔子托梦之事,老来得子的王兼不禁暗自惊诧,难道真是应验梦中之事,曾参投胎转世来了?王兼大喜过望,给孩子起名王曾,字孝先,暗合曾参转世、传承曾圣孝道思想之意。
亲朋好友、街坊邻居前来贺喜。王兼便讲了孔子托梦的事,人们皆信以为真,都说这孩子降生时远近皆闻墨香,必是异人;且长得眉清目秀,仪表不俗,有贵人之相,将来定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成就一番圣贤事业。从此,王曾乃曾参转世的故事在乡里传开。
王曾稍长,就学于里人张震。宋《王曾传》记载:“里人张震有道之士也,曾从学之,观其识致宏远,谓有将相之才。”
传说张震是陈抟老祖的徒弟。陈抟一生就收了两个徒弟,一个是记名弟子种放。种放仅得了陈抟所传皮毛,出山入仕后,官至工部侍郎。陈抟的另一个徒弟就是晚年所收嫡传弟子张震,陈抟非常喜爱这个弟子,几乎把一生所学全部传授给了他。陈抟故去以后,张震带着老师的嘱托和心愿,遍游天下,寻访贤才,一心培养堪当大任的安邦定国之才。自从收了王曾,发现他才华横溢、聪慧过人,小小年纪,文能出口成章,武能暗通玄机,张震即倾一生所学,教授王曾,决心把他培养成一个学富五车、尽忠报国的栋梁之材。
赵秉忠幼时奇幻梦境 解梦揭示跌宕一生
明代青州府益都县人赵秉忠传说幼时梦见园里韭菜长得比围墙还高,墙头还有一匹高头大马在奔跑,十分好奇。
第二天,赵秉忠忙把梦告知母亲。正巧门前来了个算命先生,赵母即请其为小儿解梦。算命先生欣然解道:“这韭菜长得比围墙还高,是说你家种的是‘壮园’,将来定要出状元;但韭菜长得再好,早晚脱不了割一刀;墙头上跑马,是说不能走回头路。”说完,眨眼工夫不见了。
后来,赵秉忠果真中了状元,官至礼部尚书、太子太保,但受奸党排挤陷害,两次被罢官,53岁愤懑而死。
大师预见马愉成就
赠《紫薇图》以启示
相传,明永乐十七年(1419),临朐人马愉与母亲去青州皇明寺进香,禅一大师得知二人是为明年乡试许愿而来时,就仔细端详了一番面前的少年,他见马愉性情温和、气定神闲,料其将来定有成就,便给他取字“性和”,又画了一幅《紫薇图》,画上有三棵树并一个树冠,题“唐意”二字,送给马愉。马愉虽不解,却断定必有深意。
第二年,马愉带《紫薇图》赴乡试,取第三名。后两次会试,一因中途染疾,误期;另一因守继母孝,未赴试。至明宣德二年(1427),经会试、殿试,一举高中状元。马愉这才悟出《紫薇图》上三棵树、一个树冠乃“三科一冠”之意。他入阁后,进一步大彻大悟:现在的宰辅,不就是唐时的紫微令吗?原来这就是禅一大师所题“唐意”的含义。
人物生平
北宋状元王曾
王曾(978—1038),字孝先,北宋青州府益都县郑母村人。八岁而孤,寄养于叔父宗元家,叔父爱逾亲生,王曾事叔如父,就学于里人张震,研习经史。王曾聪慧好学,少年时文才已名满乡里。
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春,他在青州参加“发解试”,高中榜首,夺得“解元”。当年秋,又赴京城开封参加礼部省试,以一篇《有教无类赋》名冠群士,一举夺魁,成为“会元”。翌年三月殿试,考题是《有物混成赋》,王曾文不加点,一气呵成,气势恢宏,志趣不凡,赢得了阅卷官的青睐,名臣杨亿阅后抚掌叹曰:“真乃王佐之器也!”真宗皇帝大为赏识,钦点状元,王曾成为历史上少有的三元状元。
王曾后初授将作监丞,通判济州,任满回朝,宰相寇准闻其才,特在政事堂召见,授秘书省著作郎、直吏馆、三司户部判官。大中祥符九年(1016),以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升为副相。乾兴元年(1022)真宗崩,幼帝仁宗继统,刘太后垂帘听政。时宰相丁谓独断专行,“权势镇主”,擅移真宗陵穴,王曾正色立朝,劾奸除恶。仁宗皇帝拜王曾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始为宰辅。宋仁宗天圣三年(1025),加封门下侍郎兼户部尚书、昭文馆大学士。宋仁宗景祐二年(1035),任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封沂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