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有好戏丨家门口开了“微工坊”,带着活儿回家干!

潍坊新闻网 2024-04-15 09:39:21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4月13日,记者在寒亭区高里街道艳秀倾城手工活加工坊内看到,“微工坊”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十几名工人正熟练地刷胶、覆膜、组装……一摞摞加工完成的纸盒整齐地码放在一边。

  “平日在家没事,我就来工坊里打打工,每个月有2000元左右的稳定收入,时间上也很自由,我觉得很满足。”53岁的李延玲说起这份工作,脸上写满了笑意。

  2022年,在外打拼多年的陈克喜、高艳夫妻俩回乡创业,在朋友牵线下开始接触手工加工行业。陈克喜深知,作为农民的孩子,自己的根在农村,需要带头人带领乡亲们共同走上致富路。于是,在街道“社区微业”的赋能下,他投资5万余元购置了压平机、贴胶机等设备,将1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改造成加工间,吸引老年人、宝妈、残疾人等群体加入,真正让“富余劳力”成为“富裕动力”。

  目前,“微工坊”已吸纳周边20余个村的20余人长期务工,兼职短工60余人,每天能生产2万余个餐盒、1万余件手机袋,为每户家庭每年创收超2万元。

  在陈克喜和高艳看来,“微工坊”的“微”不只是小的意思,还有灵活的意思。

  前几天,一空桥村村民孙佳佳从工坊里领取了一批原材料和设备回家,在家把活儿干完,再集中送回进行按件计酬。“我既要照顾老人、小孩,又想外出赚钱,让我在就业路上犯了难。多亏有了‘微工坊’,让我在家里也能有活儿干。我骑电动车10分钟就能到工坊,取件、送件很方便。”孙佳佳表示。

  针对高龄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微工坊”将原材料和设备“搬”到村民家中,村民在家即可进行代加工,不再为工作地点远、工作时间不灵活而烦恼。同时,他们建立“上门回收”机制,实现“分发-加工-回收”一条龙服务,畅通“微工坊”供需链和加工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聪聪/文图

责任编辑:平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