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美风光 | 一溪三潭记

潍坊新闻网 2024-04-18 17:14:00

一溪三潭记

◎王庆德

  沂山,鲁中一柱,有小泰山之称,朱元璋御封五镇之首。山之东侧有溪,因公玉带伴汉武帝登临而名玉带。溪孕三潭,如珠镶玉,熠熠生辉。

  玉带溪自圣水泉出,始则细如一线,渐行渐汇,渐成溪流。继而绕法云寺,过盘龙松而下,在古桧老栗间盘纡,于山涧草丛中淙淙。正悠然行进,不期然,身临百丈悬崖,它柔而不争,坦然跃下,低吟变成了狂啸,淙淙化为了飞流。铁崖白幔,轰雷溅雪,银河垂天,散玉飞花。李白吟道:“百丈素崖裂,四山丹壁开。龙潭中喷射,昼夜生风雷。”此喻实不为过。

  立瀑布下,凉风阵阵,水幕轻飏,飘飘洒洒,落在山崖树上,溅到衣襟脸颊。一泄千尺之势,壮人胸怀;星星点点之水,更怡人情致。崖下水侧,有人高歌,有人曼舞,情侣相携,翁孙戏水,各得其乐。

  溪水因势而为,随遇而安。百丈崖下,它又漱石绕树,穿罅漫沙,缓缓地走进了山谷。一谷的苍松绿槐,让人满目青翠,只闻潺潺,不见了清流。

  山崖之阳,溪流之阴,有亭。石凳,石栏,石柱,石顶,未名,且谓之“观溪”。溪在谷中潜行了二里,有点寂寞,又怕辜负了这亭,便露出了身段,婉转于大石之间,徜徉于白沙之上。两岸巨石如幔,散着暖意;石隙生菊,绽出金黄。树影婆娑,黄鹂啼啭;碧草如茵,蚱蜢跳跶。坐亭观溪,只觉静谧,神与物化也。

  过了缓坡,是一段陡崖,石径斗折,溪水蛇行,转曲盘桓,难计几何。沿了这段曲折的溪,扪石攀藤,蹒跚前行。虽有几分险,可石阶尚平,举步还稳。观溪亭上享了悠闲,这里来一点惊险,增了趣味,也合了弛张之道。

  在陡峭的石径上移足,无暇它顾,蓦然间,眼前现出一潭碧水,空旷,平静,如剪了一片蓝天铺在了这里。北岸一庐,孤兀而立,不是禅房,却有几分禅意。庐侧,自水中窜出两三丛苇,素白的芦花,袅然在葱绿上。人言“最爱芦花经雨”。这晴日里,枝枝苇杆摇着“浪花”,亦颇具雅意。站庐前南望,水悠悠然延向密林深处。环潭数峰,倒影在水里,白云在潭里飘,鱼儿在云中游,簇簇红叶在微波里燃烧,点点红果在涟漪中微笑,天地万物汇于一水,融和其中。

  碧天,碧山,碧树和了碧水,萦于胸,盈于目,人就溶在了碧色里,此潭名何?碧沼也。

  由碧沼下,又是一潭。较之碧沼既阔且深,窥不见底,似乎无穷的秘密都隐在深深的水里。极目望去,水静如止,无舟无舫,甚至没有一只野凫,只有明净与清澈,犹如一镜嵌在了山涧。

  潭之侧,架有水上栈道,信步缓行,与水相亲,怡然自得。鱼儿倏尔游来,又迅速沉下,与人乐,亦恋深渊也。潭之西南有巨石,攒三簇五,磊磊而立,几株垂柳摇曳在水边。柳丝着水拂石,飘飘然,悠悠然。石是老的刚的,柳是新的柔的,老与新,刚与柔,皆就了清与净的水,构出了一幅安然的画图。图之诗意只可领略,难以言传。

  潭之南岸与上山的大道近在咫尺,一辆辆大巴车疾驰而上。车上是登顶的游客,不到山顶非此一游。岂不知这近处、低处也有好景——此玄渊潭也。

  玄渊潭东南隅有石阶,三折,九十九级。玄渊潭的水漫堤而落,如帘如幕。帘幕下又是一潭。较之玄渊潭小了许多,而物之美,不以大小计。潭近圆,若璧,澄清可鉴。想起了“月下飞天镜”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的诗与文,可名“沉璧”。南侧古木一株,百年余,干耸如桅,冠张如盖。数株白杨立在北岸,萧萧洒洒,卓尔不群。绿蒲照水,杂花散香,大石为岸,龟石在潭,白鰷来去,河蟹踟蹰,卵石粒粒可数。日光从树间筛下,水上泛出丝丝金线。潭之上下,水之内外,皆欣然可观。坐潭畔,无人语,无笙歌,亦不闻鸟啼蝉鸣。在这寂然里,感受这水,这石,这花,这木,这阳光和空气,唯有惬意尔。

  沉璧潭下,生出一片竹林。出潭的水,在竹林间蜿蜒。那竹,节若冰霜,竿若玉雪。高枝与风为友,闻虚籁隐隐;密叶应光成影,显“个”字画图。水至清,竹至青。水竹相映处,翼然一亭,如画之眼,醒人心脾。濯清流,步竹荫,静听秋声,味其中之佳趣,唯亲近自然者得之。

   盘桓半日,驻足山下,回望玉带溪,高悬在青山上,似一轴山水锦图。这图,天造地设,辅以巧为,不可摹拟,亦不可再造,将永留天地。

  注:三潭与石亭之名,皆为记述方便暂名。

沂山风景区供图

责任编辑:平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