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美风光 | 十笏园记游

潍坊新闻网 2024-04-25 09:51:34

十笏园记游

□王庆德

  胡家牌坊街窄窄的,两侧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车辆行人熙熙攘攘,叫卖声嘈嘈杂杂。避开人流,一步跨进北侧那扇漆黑的大门,一道东西而贯的砖墙隔断了外面的喧嚣,眼前是池水、楼台、林木、花卉,幽幽的小径,梦一样的宁静。

  这就是久负盛名的十笏园。

  计成的造园经典《园冶》的题词中有言:“卜筑城南,芦汀柳岸间,仅广十笏,经无否略为区划,别显灵幽。”意思是说,即使地面小,也能构建园林佳作。这十笏园占地仅三亩,原为明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清代富绅丁善宝购得,稍加修葺,便拈来“十笏”二字,以名其园。

  十笏园小,当作静观。

  立在十笏草堂北望,眼下是一池碧水,浮了七八株芙蕖,绿叶、红花、游鱼,荡起一片诗意。那太湖石状出的驳岸,变幻着池水的姿态,流光波影中,又生发出一片焕然。这是入园后的第一观,也是十笏园的精彩处。

  仰观了去,青青的砖墙隐在树后,那青瓦顶从绿树间生出,一层高过一层,直上碧空。其间贴水而建的四照亭有凌波的感觉;曹鸿勋题的“四照亭”,飞动灵秀,没有了馆阁气。亭南悬“浣霞”二字,意谓朝晖、晚霞皆沐浴在水里。水波潋滟,天光云影,与亭谐和在一起。依水而筑的假山,砌石注重了纹理,那洞涧水口皆有所本。上山的路锁了,有说明,曰“险”。

  还得仰观。但见山顶上有亭,用了“蔚然而深秀”的意,曰蔚秀亭。亭峭然翼然,侧植一柏,树势凌云,只可惜减了一些山势。南坡一亭,曰“聊避风雨”,亭内三石皆刻郑板桥的书作与画作,甚雅。联曰“竹宜著雨松宜雪,花可参禅酒可仙”。对得工稳,意境也好。山坡上黄荆、翠柏、丁香,绿成了一片,眼看着就要流淌下来,幸好山脚下的漪岚亭一隔,这才分清了山上的绿树和山下的绿水。池西那三株古木,应是建园时所植。垂柳苍干修枝,古拙里不乏柔情;垂槐则曲曲盘纡,如龙踞池畔;那石榴的枝干已有了藤的韵意,是岁月使然。古木后是隐现不定的游廊,隐现不定又曲曲折折,故游廊是又可称之为篆云的。

  这游廊南北向,西侧为壁,壁无漏窗,为避呆滞,南端嵌了丁善宝的《十笏园记》,北端嵌了张照潜的《十笏园记》,两记间是郑板桥的几幅兰竹。人走在廊里,可读可赏,有滋有味。东侧是栏和柱,可坐可立,那山、那水、那亭,还有那古树,在坐立间可品可评。廊在东西跨之间,又为前后院之过渡,如果把园子当作诗词文章来读,这长廊就是“过片”、承接,有此,园子贯气而又空灵。

  跨出游廊,走过曲桥,坐进四照亭里,从池北岸的月门望去,可窥见中院和后院,然月门前置了一块透露的太湖石,里面的景色也就既掩又露,仅见隐约了。

  这月门和太湖石的组合有点漏窗的味道。太湖石东是剩园,园中之园。剩园外墙就排列了几个漏窗,里面的翠竹从漏窗里筛了出来,迎面看去,只有青翠的竹竿自然地立着,似一幅淡雅的画,侧了再看,竹梢轻垂,风来舞动,无风亦摇,像一支永远也唱不完的歌,一支跌宕有致的歌。

  走进剩园,自是另一番天地。那丛竹,立在墙的一隅,静静的,斜对了一株石榴,花正红,火辣辣的。剩园方方正正,南北两厅高大宽敞,前出方厦,亦两两相对。青青的砖墙,还有那乌黑的瓦檐,泛出斑斑的绿苔,似一幅轻泼浅点的画。东西两墙出短厦,布了冯起震、招子庸的竹子刻石,石上那竹劲健而又潇洒,看久了,觉得飒飒风起。

  走进西边的园子,架上藤萝,路侧冬青,墙下卧石修竹,绿意荡漾,若不是西厢房那幽幽古意的劝阻,这绿恐怕早就溢出墙外了。西厢房是接待客人之处,一取娴雅之意,曰“静如山房”,一用欧阳修《秋声赋》篇名,曰“秋声馆”。

  北过厅是家塾,名“深柳读书堂”,可堂前没有柳树,是一株古槐茂密在那里,就像泼上去的绿彩,似乎就要倾泻下来。过厅后亦无柳树,两株石榴疯狂地长着,高过了檐头,花还在开,那绿油油的石榴就挂在枝丫上了。没有柳树,怎么叫深柳读书堂?是用了“闭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的诗句吧!

  过厅后是颂芬书屋,主人的书房。康有为来游十笏园,看结构美,看建筑也美,更赞赏这里的文化,挥笔题了“小书巢”的匾额,挂在了后院正厅。如今这匾额不见了,厅里悬挂了一些郑板桥的书画拓片,也好,这也是文化。

  要纵览全园,还得登高。砚香楼居园子的正中,春雨楼紧紧地偎依在它的右侧,两楼比肩高耸,形成了园子的高点与重心。

  这砚香楼建于明,是取了李贺“纱帷昼暖墨花春,轻沤漂沫松麝熏”的诗意而名的。立楼上,凭栏俯瞰,碧树郁郁,青瓦苍苍,十笏园全貌尽来眼下。那假山池水、楼台亭榭、厅堂殿轩,为廊、桥、壁、石所隔,成了东中西三跨,前中后三进,这三跨三进中,大大小小,参差错落着十来个小园,各个小园,又以洞门、小径、漏窗通连,隔而不断,通而有曲,山重水复,又柳暗花明。人游园中,坐留静观,移步换景,皆有所得;树下品茗,楼上挥毫,怡然而陶然。

  再把目光收到楼前。就见夕阳从春雨楼上扫过,落到砚香楼前那株高大的柿树上,映出了乌油油的光亮,那光亮又送来了清新湿润的气息,沁着人的心脾。可还是遗憾来早了一点,如果是再过几个月,选在中秋佳节的月夜,那当是佳绝时在佳绝处。一轮皓月从东方冉冉升起,临假山,照莲池,辉映在碧空,楼前的柿树又把清辉月影洒在楼上,斑斑点点,绰绰约约,柿叶绿里泛了黄,沙沙地响着,柿子黄中透着红,摇晃在枝间。树隙里,银色的夜幕又为这园子添了几分朦胧、几分幽意,如酒,如诗。

  这十笏园就是一首小诗,一首绝妙的五言绝句,凝练隽永,古老而又清新,含玩咀嚼,余韵无穷。故而,十笏园亦可曰大,容纳着气象万千。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潍坊市作家协会、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王庆德写于2004年6月)

  来十笏园博物馆 品江南韵味

  潍坊十笏园博物馆以布局新巧、匠心独运誉冠“北国小园”之首,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馆内有哪些别致美景值得打卡呢?

  “到此无不忘忧客,入园即是画中人。”走进潍坊十笏园博物馆,可以发现它采用中轴对称形式,馆内含“井”字格局,意蕴悠长。

  馆内的门是一大特色,包含如意门、垂花门、满月门、八角门等,造型多样,有吉祥如意、团团圆圆、发家致富等寓意。“十笏草堂”虽然名为草堂,可不是真的茅草屋。它的屋顶形式为硬山顶,有三个开间。堂门悬挂的“无数青山拜草庐”匾额、堂内匾额“十笏草堂”均为清代著名金石学家陈介褀所写,成为馆内重要打卡点之一。

  此外,馆内的四照亭、曲桥、太湖石“镂云峰”、落霞亭等,颇有几分江南风韵。值得一提的是,该馆素有“雨天可穿红绣鞋”之说,是因为园林道路用小石子铺砌而成,即使在下雨天,鞋也不会湿透。

  近年来,潍坊十笏园博物馆与传统非遗结合,馆内设有潍坊刺绣、潍坊核雕、潍县砸铜等非遗工作室。逛累了,可以跟随非遗大师体验非遗制作技艺,或者到茶社静坐品茗,享受惬意时光。

  潍坊十笏园博物馆实行收费政策,分成人票、学生票。参观时间是每日9:00至17:00,16:30停止售票。该馆未实行“周一闭馆”政策,周一全年正常开放。周围东、南、西方向,均设有公交站点。地下停车场可从向阳路入口处进入,非常方便。

  记者了解到,“五一”假期,潍坊十笏园博物馆准备了“风筝簪花DIY制作”“核雕饰品DIY制作”等活动,快来体验吧。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郭超/文

图片由潍坊十笏园博物馆提供

责任编辑:平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