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执掌山大迎接解放
潍坊晚报 2024-04-29 10:14:23
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里的赵太侔雕塑。
青岛龙江路7号赵太侔故居。
八年抗战结束,山大恢复办学,赵太侔二度执掌山大,在他的努力下,山大重新组建起强大的师资队伍。他坚定学校绝不南迁的信念,守护好学校的一草一木,将它完整地交给了人民。青岛解放后,他重返山大,辞去校长职务,留任外语系教授,全身心地扑在教学和科研上。
不断交涉收回校舍
全国招聘广纳贤才
1946年1月,停办8年之久的国立山东大学恢复,29日,赵太侔被任命为校长,二度执掌山大。
此前国立山东大学奉命内迁之后,原校舍被日军占领设为军营,抗战胜利后又被美军接收作为兵营。收回校舍是艰巨复杂的任务。赵太侔派人前往,据理力争,还亲自奔走,找到美军司令交涉。他找到《民言报》发了一篇新闻稿,舆论迫使美军让出部分校舍。此后交涉不断。解放军的节节胜利,也令美军压力陡增,决定撤出。赵太侔带全校师生前往大学路,终于点验收回了被美军强占4年之久的校舍。
八年抗战刚结束,百废待兴。赵太侔马上向曾经任教的老师发出邀请。像老舍、游国恩、黄公渚、丁山、萧涤非、童第周、王普、王恒守、李先正、徐中玉、刘本钊等都收到了聘书。除了游国恩和老舍因为被别校聘请和赴美讲学之外,其他都陆续到校。老舍曾在战前担任山大中文系教授,且赵太侔认定他是文学院院长的不二人选,聘请他为现在的文学院院长。老舍认真地写了一封信,为不能到任深感惋惜。
赵太侔同时面向全国发出招聘,许多著名教授和学者都欣然赴任。如王统照、陆侃如、冯沅君、丁西林、朱树屏、李士伟等等。他甚至亲自登门聘请。到20世纪50年代,山大教授阵容空前豪华,其中就有5位国学名师同时在中文系任教,被尊称为“五岳”,他们是冯沅君、陆侃如、高亨、萧涤非、黄公渚。
坚决护校反对南迁
稳妥安排迎接解放
1948年冬,解放军所向披靡,国民党军开始土崩瓦解。当时国民党控制的青岛刮起一股富豪显贵和企业工厂南迁的风气。在国立山东大学,反动势力猖獗。他们倒卖学校财产准备南逃,另一方面策划学校南迁到台湾。中共地下党组织向山大的骨干发出了保护学校迎接解放的指示。
赵太侔暗暗有了决定,要保护山大的一草一木。而在1949年3月,山大内部爆发了反南迁的斗争。赵太侔坚定地表示:学校不能南迁,这会造成很大损失。这也在学校师生的激烈辩论当中站稳了立场。
5月9日,赵太侔集中全校人力物力,建立应变委员会,全力领导护校工作。他亲自去警备司令部交涉,要求不得在学校抓人。他拿出校舍的租金换回面粉1万袋,足够在校人员三个月食用,同时储备了充分的水和煤,清查全校户口。膳食燃料、交通工具、消防防空救护等各方面他都做了充分准备。
赵太侔此时是清醒的。国民党海军司令桂永清找到他,让他乘坐军舰一块走,他推托掉了;国民党司令官刘安琪逼迫他一起去台湾,他也不为所动。5月底,国民党军警开始撤退,刘安琪找到绥远路18号,却看到人去楼空,只能无奈离去。而赵太侔此时早已在中共地下党的保护下,躲到了山大医院,平静地等待解放。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几天后赵太侔返校,同军管会文教部部长王哲商谈山大移交,赵太侔传达各单位集齐各项明细表册,办理了交接手续。山大完整地交回了人民手中。
主张系统学习戏剧
潜心教研指导排剧
赵太侔辞去山大校长职务,留任外语系教授。他在一次登记表中写道:“青岛的解放解除了我的压迫,解脱了我的枷锁,使我得到解救,使我对革命的前途又生出新的希望。”从此他全身心地扑在教学和科研上。
青年时代热爱的英语和戏剧仍然是他的坚持。任山大教授期间,他为外语系的学生开设了戏剧选读、高级戏剧选读和小说选读这些课程。他主张读戏剧应该有个系统,让学生广泛阅读各个时期不同流派的戏剧,包括莎士比亚、莫里哀、易卜生等等。他也主张学习英国诗歌的系统性。他告诉学生:“诗是要诉诸情感的,散文是诉诸理性的。散文,可以使你了解,诗可以使你鼓舞。”
20世纪50年代,青年教师的英语基础普遍差。赵太侔英语功底深厚,教学严谨,他的英语课深受青年教师们的欢迎。他会讲一些文学作品的选读,如果遇到比较难的语法,他会非常耐心地讲解。年轻教师们说,很难的问题让赵先生轻松愉快地解决了。
1958年秋,山大主体迁往济南。1959年3月,赵太侔留任青岛山东海洋学院直属教研室外语教研组的教授。他对戏剧仍然热情不减,1962年秋,山东海洋学院工会组织业余剧团排演《雷锋》《年轻一代》《雷雨》这些剧目,请他去担任剧团的指导,虽然已经70多岁,但他热情指导,帮助剧团成功排演。
研制汉字打字机
用草书简化字形
晚年,赵太侔对文字研究有兴趣,草书也写得很有章法,并且开始了汉字、新法打字机的研究。他用10年时间研制中文打字机。1952年他做了一个总结,提到快速中文打字机大体成立了。
他初步拟定的字体以草书为基础,按照打字机的格式,把常用汉字重新排列偏旁和笔画。类似于后来的五笔输入法,这个科研非常有创意。后来赵太侔又做了中文打字机的机型设计。本来,山东海洋学院科技处的徐瑜想把此方案送到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的赵平生那里寻求帮助,但很可惜,此事再无下文。
1954年,中央决定对现行文字进行改革,成立了文字改革委员会,赵太侔提出的方案成为一个另类。1957年他在《山东大学学报》上发论文,在山东省政协全会上作发言,阐述了他文字改革、汉字简化的方案。这个方案后来在《语文建设》上转载。国务院高教部、文字改革委员会曾批语:“认识正确,应予协助。”
赵太侔依据新华字典当中的六七千个通用字,探索了草书的形成规律,归纳总结出206个草体字的基本形体。刘常飞在论文中强调赵太侔此举可以说开了穷尽性切分草书符号的先河。虽说这只是一家之言,但也确为一种方案,钱玄同、章太炎都提出过利用草书来简化原有的复杂字形。
“文化大革命”中,赵太侔受到“四人帮”的残酷迫害。1968年4月24日,人们在青岛海面发现了他的遗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青岛海洋学院很快为赵太侔平反昭雪,并于1980年5月22日举行隆重追悼大会,对赵太侔一生给予了公正的评价。
本期图片由崔斌提供(署名除外)
本期资料来源:《才华内蕴——赵太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