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受生命之珍贵——重温《活着》有感
潍坊新闻网 2024-05-12 15:12:19
承受生命之珍贵
——重温《活着》有感
◎李佳文
怀着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探究之心,我静静地翻开了余华老师的这本《活着》。先前常常看到网络上对于余华老师“把悲伤留给读者,把快乐留给自己”的评价,只浅浅了解过这部小说,它是反映20世纪中国农村生活的悲剧故事,而直到真正读过之后我才发现它不仅是对中国农村生活的深刻描绘,也是对人性、生命价值和家庭情感的深刻探讨,让人体会到直击心灵的哽咽。
故事开始于许福贵年轻时因赌博输掉家产,导致家庭陷入贫困。随后,他的生活接连遭受打击:儿子意外死亡、妻子过劳而死、女儿难产丧生。尽管面临如此重重苦难,许福贵却始终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继续坚强地活着。这本书不算厚,讲述的故事也不长,字字句句却是福贵的一生。身处新时代幸福生活中的自己,读前不以为意,读时愈渐难受,读后难以释怀,有悲伤、难过、无奈,于是我便在现实与故事交错中沉思、悟理。
“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初读序言中的这句话,只觉得它富有哲理,却悟不出其中的深意。随着翻阅全书,一页一页读完福贵的一生,看着他在充满希望的生活中一次次被打击,由饱含希望到接受命运的安排,他始终没有放弃对家人的爱,苦难中的人性光辉闪闪发光。他的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人这一生保持人性的尊严和温暖是多么重要。我禁不住感叹,他经历了多少次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亲眼见证了多少至亲的离开,感受过多少希望破灭的苦楚,才可以云淡风轻地向人们提及自己这一生。小说也向我们揭示了个人命运与社会历史的紧密联系,展现了历史变迁中普通人的苦难和抗争。由福贵拉回到自己,我竟少了些迷茫,多了些对命运发展变换的坦然与追求理想的坚定。我深深地感到,身处新时代,我们没有经历福贵那样的坎坷人生,没有经历残酷的战争,虽然生活有时不顺,会迷茫、忧愁、挫败,但比起像福贵一样被命运反复折磨的人生,这些倒也显得无足轻重。
老年的福贵饱经沧桑,只有一头老黄牛相依为命。初时,我困惑他为何愿意一遍遍自虐般回忆这段他历经磨难的一生,细细品读之下,我有了一些领悟。我想,他是在想念那个“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爱他支持他的家珍;他是在想念活泼可爱却不幸早逝的有庆;他希望苦根与凤霞和二喜在另一个世界团聚;他更是在想念和家人一起生活的幸福时光。富贵的故事让人们认识到在逆境中坚持生存、珍惜有情之人的重要性。也让我明白了生活的脆弱和无常,启发我们珍惜当下,珍惜身边的人,不要等到失去后才后悔莫及。
虽然小说以许福贵为主人公,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女性视角下的若干主题。首先是女性承受的苦难与做出的牺牲。小说中的女性角色,如许福贵的妻子家珍、女儿凤霞,都经历了极大的苦难。家珍在贫困中辛勤劳作,最终因过度劳累而去世;凤霞身为聋哑人,生活艰难,却依然坚强,最终在分娩中丧生。这些女性角色的经历反映了在传统社会和动荡时期,她们所承受的沉重负担和牺牲。其次,体现出了女性的坚韧与奉献。尽管面临重重困难,小说中的女性角色仍展现出了无私的奉献精神。家珍在贫困中依然努力维持家庭正常生活,凤霞虽残疾也尽力帮助家庭。
传统社会中女性角色的边缘化和无奈也让人深有感悟。家珍和凤霞虽然在家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社会和家庭决策中往往处于被动和从属地位,她们的命运受到社会和家庭结构的限制,这些女性角色的苦难和坚韧引发着我们对女性命运的同情和反思。
通过读福贵的故事我们发现,即使最平凡的人也会为自己的生活而奋斗,继续走,四面八方都是前方。“活着”二字,本身就充满着力量与希望,它的力量不来自喧嚣,也没有攻击性,而是延续和坚忍,去接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体会现实赋予的幸福和苦难。
所有生命都会经受命运的锤炼,当我们一次次经受住苦难时,便会找到活着的勇气。唯有坚韧地活下去,我们才会寻求到生命中的光芒,感受到人间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