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会说话丨梦华淡如菊——宋耀州窑印花碗

潍坊新闻网 2024-05-12 15:30:24

梦华淡如菊——宋耀州窑印花碗

◎崔斌

△宋耀州窑印花碗 (资料图片)

  大雅的宋代,为后世诸多文人所喜爱。

  东京汴梁的梦华里,物阜民丰:东风怒放,宝马雕车,花千树,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一片升平中,显贵墨客们醉心于琴棋书画诗酒花,品茶出游,宴饮文会,做尽了风雅之事。茶具、酒具、食具,不厌其精。唐代创烧的耀州窑,到宋代也迎来了鼎盛时期,曾为朝廷烧造“贡瓷”,成为“宋代六大窑系”中的一个。

  耀州窑是中国古代北方一座重要的民间窑场,其窑址主要分布在陕西省铜川市辖区内的黄堡镇、陈炉镇、立地坡、上店村、玉华村及耀州区塔坡等地,其中以黄堡窑址面积最大,有“十里窑场”之称,是耀州窑的中心窑场。此时烧造的青瓷,以古朴的造型、典雅的釉色、精湛的刻花技艺、丰富的装饰题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被后世誉为“北方青瓷的代表”。

  宋代耀州窑的青瓷胎体坚薄,釉质莹润透明,釉色青绿如橄榄,釉薄处呈姜黄色。釉色犹如宋代山水画卷中的底色,渲染着厚朴淡雅的天空气韵。

  青州博物馆收藏的宋耀州窑印花碗,高5.7厘米、口径13.2厘米、底径3.8厘米,1999年龙兴寺遗址灰坑出土。碗呈斗笠状,敞口,深腹,小圈足,足底露胎,碗心模印缠枝菊花纹,外壁剔刻菊瓣纹图案。通体施青釉,釉色青中泛黄,釉面均净。这件印花碗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一件十分相像。

  耀州窑的纹饰手法,或刻花,或印花,或模印,刀法犀利,刀刀见泥,有北方的豪迈之气。其纹饰题材也十分广泛,有植物纹、动物纹和人物纹。

  植物类纹饰是耀州窑装饰纹样中被广泛运用的题材,以牡丹纹和莲花纹最常见,其次有菊花、海棠、水藻、葡萄、石榴、松、竹、忍冬、卷草纹等。花有吉意,树有祥语,草有善解。

  菊花纹是耀州窑常见的纹饰。百花之后,肃杀的秋风里,菊花迎霜怒放,孤傲而飘逸,一派仙家风范,寓意福寿绵长。一件陶瓷,往往在器中心刻画团菊,周边装饰缠枝菊,外壁装饰菊瓣纹等,构图规整,图案性强。

  耀州窑采用的动物纹,倚重于传统瑞兽图案,可见瑞兽、珍禽、昆虫、水族几类。既有龙、狮、虎、鹿等走兽图案,又有蝴蝶等良虫图案,还有凤凰、孔雀等飞鸟图案,也不鲜见游鱼图案等。

  鱼纹,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吉祥纹样,在仰韶彩陶上已多见,在宋代广为运用。鱼的多籽,迎合农耕文化中人们求子求福、人丁兴旺的愿望,是子孙繁衍的象征;鱼又与“余”同音,蕴含着“富贵有余”“连年有余”的意义,代表了富裕、富足。

  耀州窑鱼的画法多样,有藏头露尾、荷叶掩鱼、水草掩鱼、并排双鱼、对头双鱼等。鱼纹饰有“水波三鱼”“群鱼戏海螺”“群鱼戏莲”等,无不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耀州窑的器物种类有日常用具、文房用品、宗教祭器等,青州博物馆的这件藏品,属于日常用具。像它这样的用具,耀州窑还有盏、碟、水丞、注壶注碗、盘、盒等等,出现在纷繁的生活场景中,林林总总,不胜枚举。

  耀州窑的碗类较多,有侈口、敞口、直口碗等。盘、碟类有圈足、卧足、平底等,有侈口、敞口、花口、翻卷荷叶口。洗有卧足洗和圈足洗两大类。

  北京故宫博物院富藏了宋代耀州窑的珍贵青瓷器物,跨越了北宋早期至南宋早期。器物种类有碗、盘、碟、洗、水丞、盒、瓶、注壶、炉、灯、人物塑像、动物塑像等,不乏精品。

  刻花葵瓣纹碗,肥美的葵花花瓣,绽放于碗内碗外,弧度柔,立体感强;印花的海水游鱼纹碗,水波粼粼中的四条鱼宛若在追逐嬉戏;刻莲瓣纹盏,外层的仰莲三层排布,仿似天成;印花菱花式小碟,六条菱花形的口沿,内壁分成六个扇形,里面各印折枝花纹;瓜棱水丞,勒压的瓜棱纹,让器物形似南瓜;刻海水鸭纹碗,卷起的波浪上游着鸭子,有浮雕意味。匠人们还把梅、竹、鹤印花到碗上,将莲瓣纹划在注壶注碗上,把飞天、海水、鱼、芙蓉、童子刻画在碗上,将缠枝花纹布满了碗的内壁。

  可想见当年,在碗内注入了清水或茶水,缠枝的菊花就会微微摇曳,如有风来。鸭子浮于水上,游鱼泛清波,飞天舒展帔帛游荡于天空。令人在品茗宴饮之际,身未动,心已远。

  如此的器物之美,是大宋繁华的精致呈现,也是文人的一番天然意趣。

责任编辑:平小娜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