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会说话丨素彩见华章 ——清康熙素三彩折枝瓜果暗龙纹盘

潍坊新闻网 2024-05-17 10:28:34

素彩见华章

——清康熙素三彩折枝瓜果暗龙纹盘

◎崔斌

潍坊市博物馆的清康熙素三彩折枝瓜果暗龙纹盘。 (资料图片)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有一件素三彩暗花云龙花果纹盘,盘口微外撇,弧腹,圈足,内外白地素三彩装饰,原属清宫御用瓷器,所属年代清康熙。文物盘内外暗刻云龙纹。盘内在刻划纹饰上彩绘石榴等折枝花果纹,外壁在刻划纹饰上彩绘折枝牡丹花纹两组。花卉施以绿、紫、黄等低温彩釉。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款,外围青花双线圈。此盘以黑彩勾绘纹饰轮廓线,将果实的饱满、丰硕表现得淋漓尽致。纹饰层次分明,色彩素雅。

  而在潍坊市博物馆内,也有一件素三彩藏品,为清康熙素三彩折枝瓜果暗龙纹盘,圆唇,撇口,腹壁斜直,浅圈足。通体施白釉,白釉乳白莹润,素三彩主要为绿、黄、紫等色,呈色纯正。盘身内外均刻暗龙纹为地纹。其上以绿、水绿、娇黄、淡紫等色绘折枝佛手、桃、石榴,寓意多福、多寿、多子。圈足底沿露胎一周,底部中心青花双圈内书“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识。

  两者相较,风格题材类似,但潍坊的这一件在盘内风物上更胜一筹。佛手、桃、石榴巧妙地对应了绿、娇黄、淡紫色,将素三彩的色彩和题材融合,色彩饱满,团花锦簇,果叶相依,有格局、有气势、有留白,不动声色间将吉祥寓意呈现出来了。

  此器烧制方法是先在素胎上暗刻云龙纹饰,施透明釉后入窑高温烧成白釉暗花云龙纹瓷盘,然后在瓷器的表面用素色彩料绘花果等纹饰,再入窑经低温焙烧而成。二次烧成工艺,使得釉下刻花与釉上彩绘相结合,表现手法更丰富,明暗、阴阳、主次相互依存。云龙纹打底作为衬托,也有帝王之气息;“福寿子”三多的纹饰明丽呈现,让幸福吉利的人生愿景低调诉说,彩绘纹饰下刻画的素色纹饰若隐若现,虽无张扬,豪气满满。

  说起素三彩,往往让人想起珐琅彩、青花五彩、墨地三彩、蓝釉白花等瓷彩的样式。素三彩的“素”,其一指的是“素胎”,在素胎上刻画、填入釉料烧制;其二是指“素色”,古代有“红为荤色,非红为素色”之说。明清的一些瓷器以黄、绿、紫三色彩料为主,有时还加少许白彩和黑彩,因无红彩,色调冷艳、素雅,故称为素三彩。

  最早的素三彩见于明代成化时期,1986年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出土了数件用黄、绿、紫等彩釉烧制的素三彩瓷。正德时期素三彩传世品与成化、弘治时期一样,并不多见,但是与前、后时期相比,制作水平非常高。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素三彩海蟾洗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嘉靖、万历时期素三彩的产量有所增加。

  清代康熙年间,康熙帝兼容并蓄,文化方面恢宏博大,文人参与了画瓷,促进了瓷器品种的繁荣。而在皇宫造办处,有中国的士人、工匠和西洋的画匠共同研发、烧造御用瓷器。素三彩的发展史上,以康熙年间最为盛行,并有创新,它的彩色除了黄、绿、紫外,还增加了当时特有的蓝彩。同时,加彩的方法也更多样,有的在素烧过的白瓷胎上直接加彩,然后罩上一层透明白釉,用低温一次烧成。传世较为常见的素三彩花果盘即属此种制作方法。也有的在白釉瓷器上涂以色地,再绘素彩,如黄地加绿、紫、白彩,黄地三彩,绿地加黄、紫等彩。墨地素三彩器则是更少见的精品。

  康熙年间的素三彩器,对于明代成化、正德之三彩和嘉靖、万历色地重叠工艺多有继承,但又发明素胎上刻划出纹饰轮线,绘以图画,涂以釉彩,其工艺标新立异,品种丰富多样,质朴雅洁,黄色地、紫色地、米色地、虎皮釉等反复交替使用,变化莫测而颇具匠心。

  其中,白地素三彩瓷器是康熙三彩中的精品,潍坊市博物馆的这件藏品就属白地素三彩。其特点为采用釉下刻花与釉上彩绘相结合的装饰方法,在彩釉纹饰下还隐现着另一种刻花纹饰,表里相合。白地素三彩主要作品除了花果纹盘,还有山石牡丹纹盘、花蝶纹碗等。这些素三彩器,瓷画表面会有紫绿黄彩釉绘画的花果、山石、牡丹纹等,纹下隐现云龙火珠纹,纹饰层次分明,显示出动植物纹饰并存、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画面。

  陶瓷界还有另外一种“素三彩瓷”的定义,即素三彩瓷是瓷器釉上彩品种之一,是以黄、绿、紫三色为主的瓷器,其实并不限于此三色,但不用红色。其制作方法是在高温烧成的素瓷胎上,用彩釉填在已刻划好的纹样内,再经低温烧成。

  康熙年间是中国陶瓷史上素三彩制作最繁荣的时代。这不仅表现在器物数量大大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而且在器物造型、装饰技法、图案纹样、色彩的变化上都获得了空前绝后的成就。

  从素三彩瓷器上,可窥见康乾盛世的国力之盛、物阜民丰。素三彩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当年崇尚清雅、寄情吉祥的审美风尚,有一种低调奢华的人文之美。

责任编辑:平小娜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