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美风光 | 万卷书——山旺化石侧记

潍坊新闻网 2024-05-23 11:21:24

万卷书——山旺化石侧记

◎王庆德

  尧山在临朐东北,山不高,没有奇峰兀石;山前的山旺村不大,与周围的村庄谐和在一起,并无特别之处。有谁知,这里却埋藏了堪称世界之最的山旺化石。

  围绕着山旺化石的发现和被人们逐步认识,其间发生的故事是颇耐人寻味的。

临朐县博物馆展出的山旺古生物化石。(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郭超 摄)

  《临朐续志》有这样一段话:“尧山东麓有巨涧,涧边露出矿物,其质非石非土,平整洁白,层层成片,揭视之,内有黑色花纹,虫者、鱼者、鸟者、兽者、山水人物、花卉者不一,其俗名万卷书,唯干则碎裂,不能久存。”

  从这段文字看,时人并不知道山旺化石的意义,其之所以被记载,完全是在于它的怪异。“非石非土”,不知为何物,俗名倒是不俗——“万卷书”。

  就这样,“万卷书”在临朐民间流传了若干年,在不被理解的情况下,载入了县志不甚显著的位置,若当时的修史者稍微懈怠,“万卷书”就会被忽略不计了。然而,流俗者终归会随时而去,虽说能红红火火于一时;而非俗者的意义,一旦被理解便可久远了。

  1935年,北京的杨中健教授访问齐鲁大学,无意间看到山旺化石,听说了“万卷书”,亦如普鲁斯特在敲遍千万扇门后,不经意间推开了“人生瞬间”的那一扇,便为阐释“万卷书”艰辛地探寻起来。就在这年的春天,杨教授辗转到了临朐尧山脚下的山旺村,从此“万卷书”开始了它那被人类真正阅读的时光。

临朐县博物馆展出的山旺古生物化石。(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郭超 摄)

  1936年,杨教授发表了关于山旺地层古生物的第一篇论文,翻开“万卷书”的第一页。山旺化石从此引入大学课本,这里也就成了中国中新世经典的地层剖面。

  1937年杨教授禁不住认知激情的驱使,又一次来到山旺,观察地质,采集化石。这一次他发现了“哺乳动物”的化石,很快发表了关于中新世哺乳动物群的论文,在世界上引起轰动。国内外的一些专家学者纷至沓来,一篇篇关于“万卷书”的文章发表了,山旺化石的意义得到多角度的阐释。

  遗憾的是,日本侵华战争使山旺化石的开发研究被迫搁置起来。这一搁就是十多年,直到1955年人们才开始了新的探掘。

  1959年啮齿类化石出土,又接着发现了野猪的化石。那野猪体形略小,可那两颗尖锐的獠牙颇长,还泛着白光,似乎要将那远古的隐秘照亮。

  1977年,一只鸟化石“飞”了出来。这只鸟大如鸡,喙短而粗,头侧视,颈微曲,两翅翼然,姿态翩翩,像是还在过去的时空里振翅飞翔。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定名为山旺山东鸟,被誉为“中国第一鸟”。

  山旺化石的魅力,吸引着专家学者,1978年中国古生物学会在山旺召开了第一次学术研讨会,1980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了山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短短几年,有关山旺化石的五十多篇论文相继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万卷书”的风采被充分地展现出来。

  人们在这“万卷书”里爬罗剔抉,已梳理出化石一万多件,12个门类,400多个属种。植物化石有地上长的,水中生的;动物化石有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走的和爬的,还有水陆两栖生活的。

  鱼化石最多,有的游戏在水草里,呈现着成群贯游的姿态;两栖类中,那个正处在变态中的青蛙化石,四肢已经生出,尾巴却还没有脱掉。那条蜿蜒爬行的蛇,窈窕、舒缓、优美,举世仅见,如果把它的生、它的死,还有石化、出土,演绎成一个故事,是比《白蛇传》还要凄美的。无角犀牛的化石,是一个庞然大物,神态安详地立在那里,而鹿、熊、野猪、蝙蝠和老鼠的化石,有的做奔跑状,有的做嬉戏状,有的做争斗状,也有的做挣扎状,都逼真地显现出远古时的生存之秘。

  山旺化石还可称之为艺术,它的精美也是令人叹为观止的。那蜻蜓、蜜蜂的翼翅,蚊子、蚂蚁的触须,皆栩栩如生,看上去似乎还有着弹性。一只蜜蜂留下了它那忙碌的倩影。那一撮兽毛化石宛若刚刚采下,似乎还有浮动的感觉。那蝙蝠的肉翼,鱼的尾鳍,容易飘散的花粉,还有那浮游的水草,都清晰而富有动感。

  “万卷书”向世人展示了自己丰富的内涵,它被称为“古生物化石宝库”,是“世界之最,国之瑰宝”“天下奇观”。

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图片由临朐县山旺镇提供)

  从保存的化石推测,一千八百万年前的山旺,温暖而湿润,生长着茂密的森林。在那苍茫青翠里,掩映着一个宁静、澄碧的湖泊——圆形火山湖。湖岸上是繁茂的草、鲜艳的花,蜂儿、蝶儿忙在花间,山旺山东鸟、杨氏秀丽鸟在树上鸣啭,柄杯鹿、三角原古鹿在树下散步,无角犀牛在湖里戏水,鱼儿在水里悠闲地游着,嵌齿象伸长了鼻子卷起树上的嫩叶,惊得山旺硅藻鼠窜进了洞里。太阳从尧山落下去,湖边传来一片蛙声,老鳖、乌龟爬上岸来,关照着自己的卵。特大的蝙蝠飞来飞去,吞噬着一群群的蚊虫。树林那边不时传来犬熊、豺熊、古貘的吼叫,是要到这湖边饮水了。它们与自然相亲,谐和在一起,神秘而又恬淡。

  这圆形的火山湖,既无入口,也无出口,看似静得出奇,内部却在发生着质变。湖水里那大量的二氧化硅,使硅藻猛长了起来。时间越久,硅藻沉积越多。来湖边饮水的、栖息的,还有那些生活在水里的动物,不断地陷进硅藻里,与空气隔绝了。日积月累,年复一年,形成厚厚的硅藻沉积岩层。一千多万年前的那次火山爆发,形成的玄武岩,如黑色的保护神,把这硅藻沉积岩保护了起来。特殊的条件和环境,造就了这大量的古生物化石。

  宇宙万物的变化从未消停,沧海桑田又似乎在一瞬间。这些化石似乎不甘于长眠地下,随着地壳的变化,它们又来到地表,呈现在人世间。然而,它们看到的已不是生前的世界,那时的物种已有三分之二消失了。

  之所以说是推测,这一切的一切,也许都发生在瞬间。无论是天空的还是水里的,无论是高山的还是平原的,无论是森林中的还是草丛中的……所有的,被大自然那神秘而巨大的力量终结在一个平面上。

  如今的山旺,是一个小小的盆地,高起的山岭上是葱茏的树木,低洼处一汪碧水静在那里。莺燕娇啼,蜂蝶翩跹,这曾经天翻地覆的地方,似乎没有发生过什么,一切都是正常的,平静的,结束着,开始着,富有诗意地生活着。

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图片由临朐县山旺镇提供)

  眼下,这“万卷书”正在翻开新的一页。人们在这里建成一个公园——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小小盆地的西侧,剥去了土石,理出了硅藻土剖面,这剖面厚二十多米,硅藻土有千页万页,如一本不见边际、既大而厚的书。

  这书,不明页码,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哪页都是一个开始,哪页也都是一个结束,那风化翻卷处,就如被岁月翻旧了的书页。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潍坊市作家协会、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王庆德写于2005年1月。)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郭超/整理

责任编辑:平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