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水剑 | 出版社和电商“掐架” 消费者怎么看
潍坊新闻网 2024-05-27 09:14:33
出版社和电商“掐架” 消费者怎么看
□潍坊融媒评论员 薛静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近日,两份出版行业的“联合声明告知函”引发关注,56家出版社抵制京东“618”图书大促。其中,北京10家出版社、上海出版社经营管理协会代表上海46家出版单位,均声明不参与江苏圆周电子商务公司“618”促销方案,并且将不承担活动期间产生的任何返利费用。
摩拳擦掌准备在“618”大促“薅羊毛”的读者今年可能要失望了,56家出版社联合抵制京东“618”图书大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双方都是一脸“委屈”的样子,搞得读者们反而有些内疚,都有人开始主动反省:再这么“杀鸡取卵”下去,万一把出版社“薅”没了,怕是没有书可读了。
作为购书者,大可不必这么卑微,都是商家的套路,换汤不换药罢了。看着每年图书大促热热闹闹,仔细一看,打到“骨折价”的图书都是版权早已开放的社科、名著等经典种类,当下热门的、还在著作权期限内的图书,很多活动力度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大,由于定价颇高,即便是有一定折扣,价格算下来也称不上便宜。
最近几年,随着电商平台日渐成为购物主流渠道,图书价格也水涨船高,一本书动辄定价五六十元,有些热门书八九十元甚至过百元。按正常价格普通人很难承担得起,只能等促销活动。但按业内人士的话来说,图书价格越来越高,主要原因就在于电商平台推出的超低折扣促销,为了保证利润,出版社只能提高定价。于是乎,一面提价一面打折,最后形成了大家都“卷”但都没“卷赢”的恶性循环。
其实对读者来说,价格并不是决定购买的关键因素,书的内容才是。与纷纷扰扰的“价格战”相比,如今出版的图书数量堪称天量,但质量参差不齐,给读者造成了很大的筛选困难。只“卷”价格不“卷”质量,该卖不出去的书还是卖不出去,该出现的问题还是会出现。光打“价格战”,最终只能导致“双输”。
书籍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有着特殊地位。出版社、电商平台和其他销售渠道,不止是盈利单位,还担负着“传播文化”的社会责任。双方不妨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开诚布公地谈谈未来的合作之路,以质量求生存,靠内容求发展,为更多人打开阅读之门,也才有利于自身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