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经济活力“潍”面孔 | 小伙辞职回乡,成为“瓜田里的守望者”

潍坊新闻网 2024-05-27 11:15:19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弥河银瓜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青州市弥河镇大关营村是弥河银瓜的集中种植地。该村小伙刘承新放弃在城市的工作,回乡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成了远近闻名的“瓜二代”。

  5月25日,记者来到刘承新的银瓜种植大棚,一个个乳黄色的银瓜散发出阵阵清香,十分诱人。穿着朴素的刘承新正在大棚里摘瓜,大棚里温度超过40℃,刘承新满头大汗。摘完银瓜走出大棚,他开始忙活着装箱,娴熟地将一个个银瓜用白纸包起来,再轻轻放进纸箱子。

  刘承新和父母种植了7个大棚。5月份是银瓜集中上市的时节,这段时间他和父母吃住都在大棚。今年价格还不错,银瓜总产量能达到万余斤,预计总收入30万元左右。他种植的银瓜口感“香、甜、脆”,受到很多老顾客青睐。“潍坊本地顾客居多,也有青岛、济南、东营、淄博等外地顾客。”刘承新表示。

  大关营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银瓜。1996年出生的刘承新从小就看着父母奔忙在瓜地里,他称自己是“瓜地里长大的孩子”。“打我记事起,家里就在种银瓜,种瓜、收瓜、卖瓜已深深融入我的生活。”刘承新说。

  刘承新工作之后,常驻河北邢台、廊坊等城市,从事与农业种植不相关的化工行业。2019年,父亲在瓜地里干活时不小心受伤,刘承新开始考虑是留在城市还是回乡创业。“想到父母日渐年迈,我不种地,这地以后可能就真的荒了,而弥河银瓜是我们当地的特色水果,发展前景广阔,我想继续做下去,并且要把弥河银瓜的品牌打得更响亮。”于是,怀揣着理想,他回到村里,接过父亲的接力棒。

  迈开步子、沉下身子,刘承新一头扎进银瓜地。从西装革履地面对客户到每天与瓜苗打交道,从舒适的空调屋到湿热难耐的瓜棚,刘承新一开始也不适应。“经常一天10个小时待在大棚里,蹲在地头上直不起腰来,脸上晒得又红又痒。”刘承新笑着说,但是自己下定了决心就会坚持下去。他跟随父亲一点点学习田间育苗技术,从育秧、管理到采摘、销售,慢慢积累种植经验。

  靠着肯吃苦、肯钻研的劲头,刘承新在几年间迅速成长,终于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只要肯吃苦实干,脚下的土地定会回报你一个美好的未来,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弥河银瓜走得更远。”刘承新说,他会继续当好瓜田里的守望者,守望艰辛,也守望幸福。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隋炜凤/文图 视频

责任编辑:庞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