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历扬州 以诗会友

潍坊晚报 2024-05-29 10:37:15

  

  戴亨《题滇藩宫怡云七柏图》诗。

  卢见曾写给宫尔劝的诗作。

  “人生只爱扬州住”,这是“扬州八怪”之一黄慎发出的无限感慨。历史上的扬州从来不缺风雅故事,乾隆二十二年,两淮盐运使卢见曾倡导红桥修禊,宫尔劝与郑燮、陈撰、厉鹗、惠栋、沈大成、钱陈群等俱为座上宾,扬州城下的三月烟花见证了这位潍坊文士的风采。

  与卢见曾为乡试同年

  寓居扬州时成座上宾

  卢见曾,字澹园,又字抱孙,号雅雨,别号雅雨山人,山东德州人,曾两任两淮盐运使。其喜好风雅,以山东同乡先辈渔洋山人王士祯自比。乾隆二十二年(1757)春,卢见曾仿效王士祯,赓续红桥修禊。红桥,又名虹桥,为当时扬州第一胜景,有“扬州好,第一是虹桥”的美誉。红桥修禊山东人可谓大放异彩,此盛事由新城(今桓台)王士桢首创,曲阜孔尚任、德州卢见曾继之,使之成为名播大江南北的文化盛会。当时四方名流,咸聚维扬,盛极一时,当时谈艺论学者无不知有雅雨先生。

  宫尔劝与卢见曾为康熙五十年(1711)山东乡试同年。但两人宦地远隔,近半个世纪并未再相晤。宫尔劝寓居嘉兴时,卢见曾喜好风雅招徕四方名士,宫尔劝由此亦成为卢见曾的座上宾,在扬州两淮盐运使署寓居一年后,又回到嘉兴寓所。

  卢见曾在写给宫尔劝的送行诗中曾说:“宫怡云方伯家高密,康熙辛卯与余同举于乡,榜下一别,屈指四十有八年矣。近就公子养于嘉兴司马官署,访余来扬,假馆一年始去,赋长句送别。”48年一挥间,昔日同年已都是白发老人,卢见曾在诗中感叹:

  四纪离群两白头,那教小聚不绸缪。花才开处席先步,月已残时吟未休。堕泪有碑留汗简,立锥无地著菟裘。郎君佐郡西湖近,何必劳山始钓游。

  宫尔劝游历扬州时,与当时寓居扬州的四方名流,如金农、黄慎、沈大成、王昶、陶元藻、戴亨等交游,与钱陈群亦是在扬州正式结交。从当时亦寓居扬州的浙江会稽诗人陶元藻所作《五月十八日同宫方伯等六十二人江园观荷分赋得菊字》一诗可知,仅扬州江园一次雅集,与宫尔劝同时以诗倡和者达62人之多,除卢见曾、陶元藻外,尚有江西吉水翰林罗暹春,山东海阳翰林鞠逊行,湖南长沙进士周宣猷,“吴中七子”之一王昶,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的江苏江都举人马荣祖,浙江钱塘诗人陈章、陈皋兄弟,“扬州八怪”之一金农,江苏华亭名士沈大成,乾嘉学派代表人物、江苏元和人惠栋,江苏宝应进士王嵩高,江苏江宁人、钦赐举人严长明,以及江苏仪征人方和、浙江海宁人查祖香等。

  参与红桥修禊令人敬慕

  长子去矜亦传红桥流韵

  乾隆二十二年春,卢见曾倡导的红桥修禊,曾令四方才子敬慕不已。当时卢见曾作七言律诗四首,沈德潜、袁枚、郑燮等众多诗文名家纷纷和诗。袁枚《随园诗话》称:“一时和者千余人。”宫尔劝有幸参与此次红桥修禊盛会,亦作有《次韵卢雅雨运使红桥修禊》四首。其一云:

  到处身如不系舟,偶逢修禊又勾留。蜀冈风脉遗千载,邗水楼台壮一州。胜日开樽莺早候,新诗脱藁客争酬。衰年情绪如枯蜡,还为春光一举头。

  宫尔劝长子宫去矜亦对红桥修禊盛事敬慕有加。次年清明,曾五次游历扬州的宫去矜,首次登临蜀冈,追忆前事。又次年,兴致复来的宫去矜追和卢见曾诗,作《清明泛蜀冈,次韵雅雨先生红桥修禊》四首。其一云:

  绣轭香鞯夹岸明,太平日月有先声。一时讹尾陴乌集,几处当牕水调清。合是风流推哲匠,争传丽藻润春城。诗中景又隔年写,人面桃花更未更。

  卢见曾喜奖掖名士,宫去矜作有《呈雅雨先生二首》以示颂扬:

  宏奖风流第一人,听来舍筏语犹新。三年重唤瓜州渡,复有篇章谒后尘。才渡桑干却望并,频年真有浪仙情。也知鹤笑扬州客,但逐箫声分月明。

  卢见曾辞官归里时,宫去矜作有《奉送雅雨先生以两淮都转引年归里即用留别韵》:

  东阁官梅复可怜,定伸依恋一枝偏。将归转恐难挥手,且住相期可判年。供帐需开澌冻日,征帆直落养花天。二分月看扬州惯,争似家山看月全。

  黄慎作《七柏图》

  四方名流竞相题咏

  宫尔劝游历扬州时,与聚集此地的四方名士交游,曾特别请“扬州八怪”之一黄慎作《七柏图》,为自己绘小照,意为以柏励己,借以明志。图成之后,“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辽东诗人戴亨、江都布衣诗人闵华、浙江会稽诗人陶元藻,以及好友钱陈群、卢见曾等竞相题诗。

  闵华在《题宫怡云方伯七柏图》诗中,以参天松柏比拟宫尔劝:

  公昔滇南理大藩,循良著续至今存。已经朔雪严水候,未损贞柯劲节根。一朝拂袖归林下,悠悠谁识遗荣者。

  罗聘《题宫怡云方伯七柏图》诗云:

  孤松处士诗千首,五柳先生酒一杯。何似图中七株柏,东封山上翠飞来。

  卢见曾《题同年宫怡云方伯七柏图小照》感叹说:

  弱冠折桂与君同,弹指四十八年中。白头几人身健在,簿书流汗真痴翁。

  宫尔劝与戴亨关系尤为紧密。戴亨,字通乾,号遂堂,辽阳人,康熙进士,曾任齐河知县,以诗著名,为“辽东三老”之一,当时亦寓居卢见曾处,得与宫尔劝相识。戴亨侄戴秉瑛在《庆芝堂诗集纪》中记叙戴亨与宫尔劝的交往说:“司寇夫子嘉兴钱公、方伯高密宫公,皆闻风远来,春秋佳日,凡有文宴,必折简招致,留数旬不归。”戴亨《题滇藩宫怡云七柏图》诗,以极其愤慨倾吐之笔,对宫尔劝“植身如古柏,终始无改易”的秉性进行生动刻画。其诗云:

  大璞不畏戕,遂尔成奇珍。

  男儿顺逆不中变,始能涉世称完人。

  山左孝廉宫怡云,挟策万里官南滇。

  循声屡著屡迁擢,天家重赖为屏藩。

  钧陶万姓甫三载,颂声尸祝将千年。

  那知泸水出妖蜮,能使阴晴变朝夕。

  含沙吐气生毒霪,潜身射人人不测。

  炎天呼吸成严冬,当之草木凋青葱。

  我公植身如古柏,根蟠厚地枝撑空。

  独能历险不受剥,长留黛色参苍穹。

  归来对镜须眉白,荏苒行年已七十。

  回首荣枯境屡更,持身终始无改易。

  黄生为写七柏图,状君坚节生年符。

  丹穴鸳雏受密荫,老干中有神灵扶。

  从兹日月任流转,亭亭屹立高山隅。

  虽然我们无缘目睹那幅苍劲传神的《七柏图》,亦无缘瞻仰诸名家那些酣畅淋漓的墨迹,但今天从这些傲然直放的诗篇中,仍能领略到二百多年前怡云老人的画里风采,更能领悟到他们之间的真诚友情。

责任编辑: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