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2024-05-30 16:25:00

  5月30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潍坊市“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葛英煜   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新闻发言人

  许    珍   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张乐涛   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四级调研员、新闻发言人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近年来,潍坊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广泛深入参与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积极培育儿童服务类社会组织、公益慈善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广泛凝聚社会各界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共识,让关爱服务更专业、精准,更有温情、温度。

  一、兜牢纵横交融“保障网”

  一是完善工作制度,健全长效机制。根据儿童自身、家庭情况等分类施策,建立起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基本生活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物价补贴联动机制,切实保障其基本生活。健全主动发现和信息共享机制,与教育、司法等部门实现数据共享,强化政策宣传、排查走访、数据比对、动态管理,及时跟进保障服务措施,兜牢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网。二是强化阵地建设,夯实工作基础。建成市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1处,县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12处,镇(街)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120个,积极打造5042处村(居)儿童服务场所,实现工作阵地全覆盖。在省内率先实现市县两级民政部门儿童福利科室全覆盖,选优配强120名镇(街)儿童督导员和7709名村(居)儿童主任,通过组织开展各类专题培训,不断提升工作队伍履职担责能力。三是加大政府投入,优化兜底保障。2019年起,连续6年提高基本生活保障标准,目前我市机构养育孤儿、社会散居孤儿(含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重点困境儿童保障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2508元、2006元、1498元,位居全省前列。大力推进市儿童福利院养育、医疗、康复、教育、社会工作一体化发展,设立潍坊市儿童福利学校,连续10年成为残疾儿童康复定点机构,建成了远程诊疗和康复培训信息平台、安全管理实时视频监控平台,并全部接入省传染性疾病动态监测信息平台,较好满足了在院儿童养治教康等服务需求。

  二、编织立体多维“服务网”

  一是建立留守和困境儿童预警评估体系,形成服务对象风险分类。依托“同心相助·爱满鸢都”等服务项目,对全市留守和困境儿童进行摸底排查,了解儿童的生活环境、家庭监护状态、生活学习情况以及个人成长需求等,全面评估风险等级。通过“历年建档数据+线上回访评估+实地综合探查”的方式,依据风险程度将服务对象划分为四级,形成一人一档的“红黄蓝绿”四色儿童信息台账,实行动态管理、精准施策。二是搭建留守和困境儿童智慧化管理平台,实现关爱帮扶精准化。在全面建立评估档案资料基础上,依托“鸢爱留守·留住幸福”服务项目为每名留守和困境儿童生成一个专属二维码,将二维码与爱心卡张贴在其家中,儿童主任及志愿者到儿童家中关爱帮扶时,扫描二维码,智慧平台即可实时记录关爱帮扶时间、开展帮扶事项、走访关爱次数、儿童需求等信息,确保儿童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干预”。截至4月底,共为4333名留守和困境儿童建立电子档案并发放二维码。三是以各种赋能服务活动为抓手,构建立体化帮扶体系。围绕儿童思想引领、身心健康、安全守护等组织开展各种赋能活动50余场,促进留守和困境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比如开展“心之所向·虽远必至”助力中高考活动,筛选出20名处于初三、高三的困境儿童,与已步入大学生活的同质群体结对,通过“风筝哥哥姐姐”形式进行书信沟通,帮助孩子缓解中高考压力,并链接爱心企业为每名高三学子准备500元营养款,实现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支持。四是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提升关爱帮扶的专业性。发挥潍坊市11325名持证社工的专业优势,利用“社工+”,联动志愿者、社会组织、企业等主体,有效解决儿童的根本需求,实现儿童的支持服务更系统、更专业、更全面。

  三、搭建融合创新“协作网”

  一是聚合部门平台,携手助力成才。与检察机关联合推广潍坊高密市“检察+民政”全国未成年人保护深度合作试点先进经验,探索出一条政府保护与司法保护协同合作的新路子。联合潍坊市教育局承办全省困境儿童公益研学实践蒲公英行动,来自16个地市的296名困境儿童参与活动。对接人社部门,省内率先开展孤困儿童成年就业帮扶试点工作,选取潍坊寿光等3个县市区为试点单位,以点上和局部突破引领面上工作开展。其中,《潍坊高密市创新就业帮扶机制 造福成年孤困儿童》获全省儿童福利领域优秀创新实践案例,目前该做法已在全市推开。二是创新项目运作,汇聚社会力量。切实发挥慈善资金作用,联合潍坊市慈善总会印发《潍坊市“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工程”实施方案》,比照每人每学年1万元的孤儿助学标准,全面建立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长效机制,截至目前共发放助学金339.33万元,惠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464人;将4046名孤困儿童纳入“护佑健康”大病保险项目,联合慈善、人寿保险公司将“护佑健康”明白纸发放到每个孤困儿童家中,确保项目落实落地。市县两级投入资金200余万元购买服务项目,以小投入撬动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大资源,常态化开展春送希望、夏防溺水、金秋助学、寒冬送暖等未成年人关爱服务活动,受益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达5000余名。潍坊昌乐县“为爱联动·爱伴同行”困境儿童救助项目获第八届山东慈善奖。潍坊市儿童福利院“情暖潍坊 社工童行”项目获潍坊市服务创新项目一等奖。三是强化示范引领,打造系列品牌。连续三年开展困境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宣传月活动,抓住元旦、中秋等关键节点,全市联动开展关爱服务活动100余场。潍坊市民政局以市级“潍·护你”品牌为示范,引领各县市区积极创新,推出潍坊青州市“关爱未来·益路有我”、潍坊安丘市“17365”等品牌,形成儿童服务“一县一品”格局。去年六一前夕挖掘培育选树全市儿童福利领域系列工作标杆57个,市委主要领导到市儿童福利院走访慰问孤残儿童和一线工作人员,营造了全社会关心关爱留守和困境儿童的良好氛围。
 

  齐鲁晚报记者:刚才介绍中提到,未来将按照《潍坊市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工作方案》开展后续工作。能否简要介绍一下这一方案有关内容?

  许珍答:今年3月份,市民政局、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等19部门联合印发了《潍坊市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在接下来的三年中,潍坊市将以儿童需求为导向,重点实施精神素养提升、监护提质、精准帮扶、安全防护、固本强基“五大专项行动”和“23项重点任务”。

  一是实施精神素养提升行动。重点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心理健康关爱、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法治宣传教育等任务。包括依托各类红色资源、教育阵地,组织留守和困境儿童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主题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等有针对性地为留守和困境儿童提供阅读指导、运动游戏、艺术熏陶、兴趣培养、精神陪伴等服务。二是实施监护提质行动。重点是强化监护职责落实、完善委托照护制度、强化家庭教育指导、加强监护干预、强化政府兜底监护等任务。包括村(居)民委员会指导、帮助、监督留守和困境儿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学校、幼儿园建立与留守儿童父母、委托照护人有效联系机制,及时沟通儿童学习、生活、身心健康、安全等情况。三是实施精准帮扶行动。重点是开展摸底走访建档、强化救助保障服务、提升教育帮扶能力、丰富关爱服务活动、开展源头帮扶服务、加强司法救助帮扶等任务。包括大力实施“希望小屋”“红领巾学堂”等项目,帮助留守和困境儿童改善学居环境,精准提供亲情陪伴、情感关怀等关爱服务;持续实施“牵手关爱行动”,深化“爱心妈妈”关爱服务品牌。四是开展安全防护行动。重点是加强安全教育引导、安全风险防范、网络保护工作、社会保护工作等任务。包括综合各类宣传载体,创新安全教育方式,宣传普及安全知识和常见意外伤害等知识,实现留守和困境儿童安全教育全覆盖,提高安全防护、应急避险和自防互救能力。五是开展固本强基行动。重点是加强儿童主任队伍和基层站点建设、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加强数字化建设等任务。包括积极培育发展儿童福利领域社会组织,通过政府委托、项目合作、重点推介、孵化扶持等多种方式动员其积极参与留守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形成一批特色服务项目和服务品牌等。

  大众网记者:社会互助是保障儿童权益的重要机制,请问民政部门在服务、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儿童关爱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张乐涛答:目前,全市社会组织共计5196家,已成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们在服务社会组织、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儿童关爱等方面主要做了以下三点工作:一是高标准建设社会组织培育服务平台,大力培育儿童关爱领域社会组织。坚持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营,搭建市、县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建成面积2000平方米市级社会组织培育平台1处,为社会组织提供党建、财务、项目设计、督导等服务,推动社会组织自身建设水平提升,引导社会组织向专业化、项目化转型,入驻组织由最初的6家发展到现在的46家,均开展了专业化公益项目,市社会组织培育中心也被命名为省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各县市区也先后成立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市、县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实现全覆盖,为180多家入驻社会组织以及平台外社会组织提供服务,支持社会组织在儿童关爱和乡村振兴工作领域发挥更好作用。二是创新儿童关爱公益项目,将儿童关爱工作做实做细。社会组织培育服务平台建成后,通过请进来教、走出去学的方式,邀请公益慈善领域知名专家来潍授课,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学习先进经验做法,学习公益理念、组织运作方式、项目设计及督导等方面的知识,社会组织的专业化、项目化水平得到质的提升。潍坊市爱心义工公益服务中心实施的“金种子逆境成长计划”项目,由原来简单的物质帮扶,细化为物质帮扶、家居环境整治、增能赋权、成长发展等多方位帮扶,该项目已累计资助1600多名困境儿童,发放助学款690多万元,物资570多万元,焕新房间72户,参与志愿服务的志愿者10万余人次,助学行程近百万公里,帮扶过的困境儿童村庄超过1千个,学校700多所。该项目也被评为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百强项目。三是为社会组织牵线搭桥,更好助推儿童关爱工作水平提升。创新合作模式,举办慈善研讨会,为社会组织链接省内外优秀基金会,合作开展公益项目,举办社会组织和企业洽谈会,推动企业与社会组织联合开展公益项目。通过以上措施,助力社会组织公益项目打造,一批优秀公益项目引入潍坊。比如,潍坊市领航社会工作事务所与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等国内一线基金会合作,引入温暖包、净水、运动场、学校厨房、图书馆、平安小课堂、助餐等十余个儿童关爱类公益项目,为孩子们创造了更好的生活、学习、运动、就餐等环境,项目资金超过2500万元,惠及山东及周边省市,受益儿童超过52万人。

  山东商报记者:马上就要六一了,请问咱们民政局对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有哪些举措,能否简单介绍一下?

  许珍答:六月份我们将以“润心伴成长,同心护未来”为主题,开展“十个一”活动,陪伴广大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节日,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是开展一次精神素养培育提升活动。通过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教育宣传片、挖掘宣传困境儿童成长成才的励志故事等主题活动,引导他们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测评。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依托自身专业力量,对机构内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同时积极辐射其他困境儿童,做好记录和归档。三是达成一批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微心愿。征集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微心愿,链接爱心企业、慈善团体、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认领和帮扶。四是举办一场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关爱服务教育宣讲,加强对困境儿童及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心理健康常识普及,帮助困境儿童塑造健康心理和美好品格。五是举办一次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赋能培训。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加强培训,加深对法律法规和相关保障政策的理解掌握,提高心理健康关爱服务知识技能,提升其对困境儿童心理问题的发现、识别和关爱服务能力。六是开展一次儿童福利机构开放日活动。通过举办开放日活动,让社会各界人士、团体、企业了解儿童福利机构工作,提升大家对儿童福利事业的认知度、认可度和社会参与度,让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儿童福利工作中来,共同帮助福利院儿童成长、成才。七是组织一场政策宣传活动。指导各县市区组织一场政策宣传日活动,进一步提升儿童福利政策的知晓度,在社会上营造关爱困境儿童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八是开展一次“点亮六一·共护未来”活动。选取各地重要地段或标志性建筑物LED广告牌、公交电视以及汽车站、火车站大屏幕等宣传平台滚动播出儿童福利保障政策和困境未成年人保护公益广告。九是开展一次留守和困境儿童服务优秀案例评选活动。引导各地积极开展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创新实践活动,推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具有示范引领意义的好经验、好做法。十是举办一场新闻发布会。希望通过今天的新闻发布会,能够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中来。

责任编辑:李娜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