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水剑 | 手机维修套路多 莫让“刺客”当道

潍坊新闻网 2024-05-31 09:11:12

手机维修套路多

莫让“刺客”当道

□潍坊融媒评论员 赵春晖

  据北京日报客户端报道,“手机没修好,还要付拆机费。”“商家一开始报价低,但在维修过程中却频繁加价。”“手机越修毛病越多,修到最后几乎报废”……长期以来,手机维修的套路被广大消费者诟病。此前,多地消费者协会也曝光手机维修猫腻,“无病大治,小病大修”,收费标准不明确,维修材料以次充好等问题成行业通病。

  偷梁换柱、小病大修、以次充好、漫天要价、中途加价……手机一旦出现状况,选择送修就如同“开盲盒”。手机维修领域存在的种种乱象,消费者可谓苦之久矣。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官方授权的维修店数量太少,位置难找,价格偏贵;不少山寨的官方维修店以假乱真,让消费者防不胜防;手机维修专业性太强,信息不对称、收费不透明,消费者虽然知道手机坏了,但到底是哪个零部件出了问题、是需要小修还是大修、坏了的零部件到底值多少钱,都缺乏相应的统一标准,消费者完全一头雾水,只能听凭维修方要价。

  其实,早在2015年,《移动通讯终端售后服务规范》就发布并实施,要求维修机构应在营业场所公示授权维修证书、服务质量承诺、主要配件来源及价格明细表、服务人员技能资格证书等内容。但作为推荐性行业标准,落地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手机维修市场前景广阔,不应任其野蛮生长,更不能放任一些维修商随意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要想规范手机维修市场,首先要明确好手机维修商的身份,到底是品牌官方授权,还是第三方服务,让消费者一目了然。同时,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统一的国家标准,让手机维修方的相关服务有标准可依,比如在维修过程中,手机维修方应提前告知消费者维修内容、所需零件、维修价格等重要内容,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此外,相关部门应该主动作为,通过多种手段加强对手机维修市场的检查监管,对于恶意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维修店,应该依法依规严管重罚,彻底阻断其靠“坑”消费者牟利的不当经营行为。消费者也应在维修前多作了解,注意保留相关证据,遇到纠纷时,要勇于拨打投诉热线,维护自身利益。

  手机维修是服务行业,提醒相关维修商,对消费者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诚,靠坑蒙拐骗赚的钱不正当也不稳当,提升服务质量,打造优质口碑,才能带来长期收益。

责任编辑:平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