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故事丨崇廉尚俭的丁惟宁
潍坊新闻网 2024-05-31 10:26:18
崇廉尚俭的丁惟宁
◎孙志
在诸城市西王门乡村记忆馆内有“东武西社”的展板,记载了活跃于明万历年间的文人社团。“东武西社”由丁惟宁、臧惟一、陈烨等当地名士发起,主张“剪除权奸,广开言路,兴利除弊,实行改良”。作为“西社八友”之一的丁惟宁,在做官时更是以“治行第一”声名闻于朝野。
丁惟宁,诸城人,字汝安,又字养静,号少滨,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他先被任命为直隶清苑知县,在考核时,荣膺“治行第一”等第。后又担任四川道监察御史、湖广郧襄兵备副使等职务,他不畏权贵、刚直不阿,弹劾处置了一批贪官污吏,对任职地的政务、军务和民生改善都有贡献。后因遭到诬陷,愤而辞官,隐居在九仙山。
丁惟宁为官时,将吕本中《官箴》“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作为座右铭,始终廉洁如水,不受物惑。在他辞官回乡时,所带行装只有图书衣被而已。到家后,当地官员按照官场惯例送上财物,以资家用。丁惟宁却坚定地拒绝,他说:“吾辞官而受禄,将何居?资新任者安置,可也。”
由于家无积蓄,丁惟宁的生活陷于穷困。他便不辞劳苦,亲自耕作,在边角地块种植了几十畦韭菜,除了供自家食用,还挑担到市场上叫卖,每次能收入数十文钱,以维持家庭日常开销。事情传开去,有人说:“辞千金而求利于圃,得无昧多寡乎?”嘲笑他“弃西瓜而捡芝麻”。丁惟宁正色回答道:“官银非吾有,圃蔬自食其力。”众人听了,肃然起敬,再也没有人议论了。
丁惟宁还十分重视家风家教,除了对亲属要求极严,还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子女的示范作用。他回乡后,仍然住在父亲传下来的草房,因年久失修,漏水漏风,已不堪居住,不得不翻盖整修。家人为了以后房屋明亮宽敞,起堂便高了一些。丁惟宁知道后,坚决令匠人把柱子截短,“无示子孙侈也”。丁惟宁的儿子丁耀亢后来成为著名的小说家,其作品始终鞭挞黑暗、关注民生疾苦,这与丁惟宁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