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夜话 | 阎循观笔下的高密竹枝词

潍坊新闻网 2024-06-03 15:50:12

阎循观笔下的高密竹枝词

□李金科

  竹枝词作为一种诗体,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而来。唐代刘禹锡最早将该民歌变成文人诗体,对后代影响很大。历史上,几乎全国各地都有地域性的竹枝词流传,山东地域有名的有潍县竹枝词、济南竹枝词、德州竹枝词等。高密亦有竹枝词流传,但数量极少,昌乐阎循观所作的两首高密竹枝词,可谓其中的代表作。

  昌乐阎氏是清代著名的官宦世家、书香门第,曾经取得五世直系蝉联进士的辉煌,清代五世直系蝉联进士,只此一家。但阎循观登进士并没有那么顺利。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阎循观参加会试,其文章为同考官卢文昭所推崇,极力荐于主考官刘统勋,以为此卷当列第一,但刘统勋却不以为然,阎循观竟落第不中。民间传说昌乐阎氏与刘墉家族交往稀少,但传说似乎不足信,小肚气量绝成就不了刘统勋、阎循观这样的名流们。

  阎循观的两首高密竹枝词甚有特色,他将高密的风土人情描绘得淋漓尽致。其一云:“梅花海上迟惊雪,杨柳天寒未染鹅。折得单家园里竹,为君弹作竹枝歌。”其二云:“与欢小别下蓬莱,莫管鲛人泣作堆。试看南山冬不雨,焦翁淮母两分开。”诗下并有小注云:“胶河俗呼焦河,潍河俗呼淮河,二水涨则合流。语云:焦翁起,淮母喜。”

  “焦翁起,淮母喜”,是高密流传数百年的民间俗语。阎循观的高密竹枝词,将其巧妙融合,高密独特的地域风情得到淋漓展现。

  清代高密文人擅作竹枝词者不多。乾隆年间任河南永宁知县的单履咸,曾作《永宁竹枝词》十首,在当地广为流传。其一云:“秋空洛浦漾晴晖,丈八鱼叉夹岸归。撤手应心真快事,柳条穿得鲤鳗肥。”

责任编辑:平小娜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