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趣谈 | 说“玉”

潍坊新闻网 2024-06-03 15:50:12

说“玉”

□王觞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非常喜欢玉石。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玉)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䚡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桡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洁之方也。”

  我们也常说,君子温润如玉。

  但实际上,玉石玉石,所有的玉,都不过是一种石头。只不过这种石头有其独特的地方,比如质地非常细密、坚硬,又温润而有光泽。

  千百年下来,人们对玉石的了解越来越深,使用越来越久,便玩出了更多的花样和概念,慢慢地就浸润了一些神秘的文化色彩。人们对玉的喜爱甚至到了不可想象的程度。比如,《礼记·玉藻》节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

  看“玉”的古文字形,早期的人们可能是把玉做成片状,然后串起来佩戴或者悬挂。

  早期甲骨文“玉”字写作

  或

  都像串玉形。第一类甲骨文比较少见,第二类甲骨文则可以轻易找到几十例。

  早期人类工具匮乏,但他们对玉石的加工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为今人所无法想象。

  《诗经·小雅·鹤鸣》说:“他山之石,可以为错。”又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错,就是磨;攻,就是治。

  《诗经·卫风·淇奥》则说:“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毛传曰:“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

  这些诗歌,可能反映了早期的一些玉石加工技术。但后人也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用在做事、学习、研究上,也把“切磋琢磨”用在自我修养上。可见,古人与玉的关系,其实如影随形。这种关系,也一直延续到今天。

  在文字上,体现得更加强烈一些。《说文解字》共列出了540个部首,解读9353个汉字,其中“玉”部字就有126个,可见“玉”这个族群的壮大。

  我们不妨举几例,展示给大家。比如说“球”字。我们都住在地球上,大家可有想过“球”到底是啥意思?《说文解字》说:“球,玉声也。从玉,求声。”原来是个形声字,本义是指玉石的声音。

  再比如“玩”“弄”二字。《说文解字》说:“玩,弄也。从玉,元声。”“元”的甲骨文写作

  下部象人形,上部加短横,表示强调人头。所以,“元”的本义是头。“玩”,就是把玉举到与头部平齐的位置,仔细赏玩。

  《说文解字》说:“弄,玩也。从廾,持玉。”“廾”的甲骨文写作

  象两手形。“弄”就是两手举着玉,当然也是在赏玩。

  所以,这两个字本来很高大上,古人往往解读为“研究”。但在春秋战国时期,玩耍、戏弄的用法就已经出现了。比如《尚书·旅獒》说:“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左传·襄公四年》说:“愚弄其民。”

  我们形容读书声,往往说“书声琅琅”。

  《说文解字》说:“琅,琅玕,似珠者。从玉,良声。”读书的声音是美的,所以字里有个“玉”字。记住了这一条,很多小朋友便不容易写错别字了。

  希望大家看了以上的例子之后,要养成一个习惯。今后,凡是看到带有

  的汉字,都不妨先考虑一下,这个字是否跟“玉”有关。

责任编辑:平小娜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