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观丨潍坊的非遗故事,很鲜活

潍坊新闻网 2024-06-06 09:27:10

  活力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共舞。近年来,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坚持以助力城市发展为己任,广泛凝聚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协会人才库、粘合剂、推进器的作用,躬身投入非遗保护实践,持续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注重提升地域文化软实力,千方百计将非遗这份“厚家底”转化为发展“新引擎”。

2023年11月3日,少儿非遗传承教研基地挂牌仪式在潍坊市育华学校举行。

01
融入教育

非遗传承的根本在青少年

   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持续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统文化的城市肌理、存活空间和传承载体,不断壮大非遗发展力量,让非遗保护的“四梁八柱”更加稳固。

   “非遗传承的根本在青少年。”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范新建说,2023年,协会组织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商场、进车站20余次,在潍坊育华学校设立非遗校园教研基地,“非遗进校园”蔚然成风。先后编著出版了《潍坊文化遗产》《非遗校园教育少儿课程》等多部非遗专著和非遗教材。经过多年的探索,协会在非遗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的需求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并以展览展示、社交课程、展演体验等多种方式走进青少年的生活。

孩子们在十笏园非遗空间体验棉布手工扎染。

   按照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的工作部署,协会与十笏园文化街区、奎文区东上虞社区联合打造了十笏园非遗空间、东上虞非遗社区等多个文化品牌。与潍坊聋哑学校共同打造非遗专业课程,助力推进手工艺职业教育。当前,学校已签约35名非遗传承人等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借助潍坊丰厚的非遗资源开设非遗课程,让非遗在孩子们的无声世界里绽放出艺术之光。

   非遗是活在人民中间的传统文化,需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对此,协会建立多元工作机制,推动非遗队伍建设。传统医药、传统食品两个专委会先后成立,更加广泛地凝聚了行业力量,引导并推动分类保护向纵深拓展。与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服务中心、潍坊学院、潍坊职业学院等开展项目共建,形成了互助互补多元协同机制,为非遗保护系统化建设创新了路径。

非遗进校园活动在山东经贸职业学院举行。

02
代代相传

保护传承人群是第一要务

   非遗是代代相传的文化遗产,传承人是赓续的关键。协会始终把传承人群的保护,作为非遗保护的第一要务来抓。

   为了进一步推动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协会创新建立非遗直播基地,并开设了“抖一点世界好手艺”直播间,组织非遗传人抖音直播培训班,推进非遗传播立体化发展。通过举办非遗培训班“充电进修”,聘请老艺人“传帮带”,让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倾力相传,培养非遗项目衣钵传人。潍坊风筝张效东、高密剪纸范祚信、聂家庄泥塑聂希蔚、潍坊核雕王绪德、高密扑灰年画吕蓁立、高密茂腔夏美华、孙膑拳刘海港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被协会聘为特邀专家顾问,成为我市非遗传承的典范人物。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9名、省级90名、市级436名、县级2049名。其中,很多带头人屡屡在各条战线收获殊荣。

2024年2月2日,十笏园非遗空间非遗亲子体验暨“年画进万家 幸福中国年”系列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参加。

   组织各类主题活动,推动非遗传承传播。协会参与的“千年潍水·手艺之都”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北京展示周、十笏园非遗国庆嘉年华、“潍坊好手艺”文创作品大赛、“世界好手艺”交流推广大会、“河和之契”: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遗交流展示周等大型主题活动,以独特的文化视角和生动的表现形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积极推动非遗走向世界,用非遗讲好中国故事的潍坊篇章。近年来,协会在市文化和旅游局的部署安排下,紧紧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制定工作规划,探索发展路径,彰显使命担当,承担实施了“非遗出海”和“潍坊好手艺”世界行计划,开展国内外非遗展演活动50多个,先后组织手工艺传承人到保加利亚、日本、韩国等地进行文化交流30多人次。通过创意城市网络平台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互动,呈现潍坊非遗魅力,让世界通过非遗认识、了解潍坊这座历史文化名城。

小朋友学习制作花灯。

03
非遗焕新

助力“小众”文创不断出圈

   非遗是鲜活的精神记忆。非遗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充盈的时代气息和创新活力,这样才能让其从历史中走出来、在现实生活中活起来,真正融入百姓生活中。

   近年来,协会积极组织非遗项目以出圈、跨界的形式,让海内外人士了解潍坊。开设“抖一点世界好手艺”直播间,粉丝流量达万人以上;在非遗教材编印中嵌入扫码视频教学,解决非遗进校园中的师资短板;组织拍摄“记录非遗传人当代生活故事”短视频等。经过全社会的努力,潍坊非遗传承正搭乘互联网快车,与时尚结合,走进年轻人的生活圈;年轻一代以新视角、新思维对非遗的情感关注,正在形成一种新的文化自觉,并逐步转化为新时代的文化自信。

   “非遗传播的重要途径在互联网,我们在非遗传承方式中关注到非遗元宇宙的概念,积极探索非遗元宇宙当代应用,推动非遗传承弘扬。”范新建表示,协会与团市委联合共建了非遗行业青年工作委员会,协同潍物文创开发年画春联、鸢源流长文创礼品,以新思维讲传统故事做时尚产品,从新角度激发非遗新生活力,推动非遗传承传播。

市民在阅时光咖啡馆体验潍坊刺绣。

   国潮风起,非遗焕新。5月26日,位于潍坊市图书馆内的文创主题咖啡馆——阅时光咖啡馆开放,市民可以在这里点上一杯香醇浓厚的咖啡,阅读一本书,累了可以体验一下非遗手作,沉浸式享受一段静谧的时光。近年来,诸如“咖啡+文创”“茶馆配非遗”“非遗美食节”“非遗生活美学空间展”等新业态,被年轻群体频频“种草”,助力“小众”非遗不断出圈。

   “非遗既是古老的,也是时尚的,传承必须守正,发展重在创新。协会将不断更新保护理念,创新传承载体和平台,凝聚社会力量开展非遗当代探索实践,让非遗更好地融入当代生活,更多地走向大众审美,更加富有生机地进入青少年的精神世界。”范新建表示。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新时代的潍坊非遗,如同时间的容器,沉淀着传统特色和韵味,也在“活态”中生长繁荣、赓续传承。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鲁萍/文

图片均为资料图

责任编辑:庞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