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享书香丨《来世》可期

潍坊新闻网 2024-06-07 10:49:00

《来世》可期

◎李彦娟

  《来世》是古尔纳2020年的作品,讲述的故事始于19世纪末期,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非洲国家独立,时间跨度长达八十年,是对欧洲人殖民非洲这段历史的描写。

  我读的古尔纳的第一部小说是《海边》,从翻开书的扉页开始一种熟悉的感觉扑面而来,正如十几年前读过的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文字几乎不掺杂任何的感情渲染,只是就事说事,娓娓道来地描述,沉重郁闷的情绪随着描述慢慢层层叠叠累加起来,拥堵在胸口,感觉自己小小的胸怀容纳不了那么大的情绪,读完后好几天都不能从小说中走出来。虽然害怕那种感觉,但书却没舍得放下,一口气读完,接着又读了第二部《天堂》,然后是第三部《来世》,第四部《最后的礼物》也已经读了十章,还会继续读第五部《离别的记忆》,等不到全部读完,一种要一吐为快的情绪积聚在了心头想倾泻出来。

  感觉这几部小说文笔相似,故事相似,相互之间似乎还有很多联系,都想说一说,那就先说一说《来世》吧。《来世》主要讲述的是德国殖民者与英国殖民者在非洲东部的争夺战,对那些亲历者来说,这是一个血染他们的大地、尸横遍野的年代。但古尔纳对这段历史似乎没有控诉,也似乎没有沉溺于自身的苦难,而是以旁观者的角度,跳出加害者与受害者的角度,冷静地去叙述、去诉说,笔调内省、克制,举轻若重,给人一种更复杂、更立体的感觉,没有控诉,似有控诉,没有夸张的苦难,却似有无法忍受的苦难。比如哈姆扎在军营里受到的屈辱,作者没有加入心理描写,也没有评论,就是在叙述,只是在叙述,把事实摆在读者面前,是非曲直自己评判,甚至在被德军长官用军刀砍伤时,躺在污泥雨水中任凭伤口流血时,也不加入任何的情感描述,连疼痛似乎都没有。让读者感觉仿佛有一双眼睛躲在黑暗中透彻地直视这个世界,让人的心在流血,感觉心口压了一块沉重的巨石,喘不过气来。当哈姆扎以一个流浪者的身份返回曾经生活的地方时,应该是感慨万分,大量的心理描写肯定会打动读者,但是没有,作者还只是在平静地描述事情的经过,给人一种强烈的压抑感和同情感,作者的描述风格与哈姆扎的为人处世风格又格外相似,让人觉得作者描述的人正是作者自己。

  小说中的人物不断迁移,每一个人的出场都让人感觉他就是主人公。刚开始讲的是哈利法的故事,随后伊利亚斯出现了,紧接着又变成了阿菲娅,但最后我们才意识到,主人公应该是哈姆扎,但他出场很晚。因为长相出众,哈姆扎在队伍内屡遭嘲笑与侮辱。后来在一次撤退中,哈姆扎被士官长砍伤,长官将受伤的哈姆扎托付给了一名德国传教士。在传教士夫妇的照料下,哈姆扎渐渐恢复健康,传教士回国前,哈姆扎与传教士分别,开始四处流浪,最终返回了曾经生活的城市,结识了哈利法,后来与哈利法家的养女阿菲娅成婚。小说中几位主角汇集,他们开始在非洲东部,这片血染过的土地上守望相助,共同生活。

  非洲裔作家的很多作品都是对殖民主义的控诉,而古尔纳在《来世》中不带有民族主义立场地写了历史的复杂性、多面性和矛盾性。比如德国传教士夫妇是哈姆扎的救命恩人。在多维视角叙述下,通过这些复杂而又矛盾的关系,我们看到的不是殖民者与被殖民者,黑人与白人,男人与女人的简单对立,而是历史的复杂与丰富。对殖民者没有控诉,没有偏袒,也没有大量地书写殖民统治下非洲人民的苦难,但我们从小说中并不难体会到这一点。德、英双方都为这场战争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真正的输家是非洲人民。小说中,哈姆扎、伊利亚斯都曾为了殖民者而作战,哈姆扎的儿子小伊利亚斯也想上战场。伊利亚斯曾受到过德国人的善意,因此认为德国人是善良的,甚至盼望德国人的殖民统治。他甘愿为德国人上了战场,战后去了德国,还参与到了纳粹活动之中,最终死于纳粹集中营。

  历史不只是既往完成的,而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延续至今并影响人们的认知和行为。

  古尔纳写作的重点不仅仅是殖民和战争的历史,更重要的是这段历史对个体和群体的影响。殖民者给非洲人民带来了他们所谓的文明,但殖民统治对非洲人民肉体和精神上的伤害,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治愈的。来世可期,正如小说中所说的:这个世界眼下虽然混乱不堪、满目疮痍,但总是前进的。

责任编辑:平小娜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