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蓝天共一色
潍坊日报 2024-06-08 10:38:03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地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经济区的重要交汇处,背靠沂蒙山、面朝渤海湾,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潍坊独特的海洋空间资源综合优势。这是潍坊的基础优势所在,也是潍坊向海发展的突破口。
无垠河海与现代化都市遥相辉映,潍坊海洋之美,挺立着这座城市的风姿与品格。如何更好引领海洋生态“蝶变”?近年来,我市坚持陆海统筹、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我市海洋发展空间广阔
海上亦有“绿水青山”
翻开我市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海洋生态修复项目清单,盐田拆除224公顷、牡蛎礁恢复33公顷、海堤生态化改造4公里……每一个修复项目都对筑牢海洋生态屏障起到切实有效的作用,合力打造绿色生态新沿海。
“南红北柳”生态工程滨海示范林基地
走进位于滨海区的“南红北柳”生态工程滨海示范林基地,沿着海岸线看到的不再是盐碱滩涂,而是一片绵延不绝的柽柳林,海上亦有“绿水青山”。
“‘鲁柽1号’具有不怕沙埋及海水倒灌、抗盐碱、泌盐能力强、生长快、成林快、不需换种植土等特点,种植、养护成本仅为一般乔木的20%至30%,而且改良土壤效果明显,种植三年后土壤盐渍化程度从种植初期的3‰降低到1‰,能有效优化土壤结构,为地被植物大量生长创造条件,可形成地表植被覆盖率80%以上。”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海域与海岛管理科工作人员王永亮表示。
近年来,我市重点组织实施了“南红北柳”“滨海湿地修复”等一系列海洋生态修复工程,从根本上破解长期困扰盐碱地生态绿化的难题,为中国北方沿海乃至内陆沙漠盐碱地综合利用蹚出了新路子,昔日盐碱荒滩正向“绿水青山、金山银山”转变。
“滨海湿地修复”工程
2019年以来,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渤海综合治理的相关安排部署,组织实施了12个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海洋生态修复项目,项目总投资5.42亿元。目前均按期完成主体工程施工,通过了省级考核验收。
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我市共计修复滨海湿地1840.68公顷,修复海岸侵蚀岸线14.87公里,有效恢复和提升了滨海湿地生态功能和岸线防护能力,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明显提升。
渔业增殖放流
“体检报告”逐年向好
海洋生态环境到底好不好,不能只靠“体感”来判断,海洋也需要一套全面、科学的“体检报告”,来佐证其真实生态情况,提供生态修复证明。
目前,我市已顺利通过国家海洋计量认证资质认定扩项评审,取得了硝酸盐、氨氮、磷酸盐、叶绿素a等17个项目的淡水监测标准、方法,并取得涵盖海洋气象、海洋水文、水质、生物及生态调查、海洋测绘、水和废水六大方面61个项目的检验检测资质,监测能力实现新跃升。
如何确保监测结果能真正为海洋发展所用?我市科学布设站点,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风险管理服务。
持续开展海水增养殖区监测,在200平方公里海域,科学布设站点40个,组织编制潍坊海水增养殖区生态环境监测评价报告,为渔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对龙威、顺发、万福、渤海水产城等4处三级及以下渔港共计16个站位,开展伏休季和作业季环境监测,为主管部门制定出台渔港差异性监管政策提供技术支持。
先后在昌邑、滨海、寿光等地开展碳汇监测,布设站点27个,对营养盐、总有机碳等要素进行分析检测,为蓝碳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当前,蓝碳经济正成为发展海洋产业与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结合点,我市不断加强海洋碳汇监测与研究,联合印发了《潍坊市蓝碳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成立了全省首家海洋碳汇产业联盟,为推动海洋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力支持和坚强保障。
从海水增养殖区,到渔港码头,再到海洋碳汇监测站点,我市持续开展全方位环境监测,更好为海洋生态、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邦普遗传育种中心选种车间
推进生态与产业深度融合
发力“蓝色经济带”
当绿色发展“拥抱”海洋产业——
“在传统海洋渔业领域,我们把种业提升作为现代渔业弯道超车和突破发展的关键,联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开展技术攻关,建成国内水产领域首家联合育种研发平台和全国最大、遗传多样性最高的对虾种质资源库,产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种虾新品种。”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渔业科科长李斌表示。
以种业研发为源头,一条海洋产业“隆起带”正在渤海湾畔崛起。沿着堤坝,对虾、海参、梭子蟹、大菱鲆、贝类等养殖企业星罗密布,一个个浅蓝色的智能化、工厂化养殖棚,既与海洋风光融为一体,又能带来“硬核”经济效益,集聚“蓝色动能”。
广阔无垠的海洋,蕴藏着无尽财富,是一片值得深耕的“蓝色经济带”。我市成功举办全国沿海滩涂盐渍化防控与海水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大会,在全国范围内介绍潍坊海水防用结合产业发展新做法。
山东天维膜技术有限公司海水淡化膜
海水综合利用产业能释放出多大能量?
海化集团的“一水多用”和海水综合利用海卤水源替代工程建设,实现了“一水八用”,进一步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山东默夙集团每日3.45万吨淡化水生产和高纯度金属钠(达到核电级别)提取项目,高纯钠产量实现全球第一,实现了海洋化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潍柴集团、天瑞重工开展海水淡化装备、海水淡化用磁悬浮海水泵制造项目,初步构建出“海水综合利用+装备制造研发”产业链条……海洋生态保护格局下的海水综合利用,正在孕育着更多奇迹。
绿色生态驱动海洋产业驶向深蓝。我市正抢抓新一轮海洋强省发展机遇期,坚持陆海统筹、“四水四定”原则,持续深挖海卤资源(浓盐水资源、卤水资源)高值化利用价值。
沿着潍坊海岸线行走,一派勃勃生机,天蓝海阔、人海和谐;碧海金沙、财富无限。
向海图强千帆竞,踏浪而行卷千澜。我市将坚持严守海洋生态红线,持续开展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全面推进生态与产业深度融合,激发海洋产业潜力,推动海洋发展提质升级。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方文婷/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