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水剑 | 微短剧短时长不能“短”质量
潍坊新闻网 2024-06-11 09:12:42
微短剧短时长不能“短”质量
□潍坊融媒评论员 赵春晖
据《北京日报》报道,6月1日,网络微短剧管理新规定正式实施生效,新规要求落实行业监管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平台主体责任,对微短剧实行“分类分层审核”,未经审核且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网传播。
网络微短剧,因其时长短、节奏快、“爽点”密集、更新迅速、剧情跌宕起伏、能填补受众的碎片化时间等特点,迅速成为短视频领域的“流量高地”,有了非常可观的收益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不过,网络微短剧在赢得流量和收益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乱象。与长视频主要以广告和付费会员服务盈利的模式不同,微短剧更多靠得的是付费订阅。很多网络微短剧为了谋求利益最大化、赚“快钱”,在内容创作上动起了歪心思,不少微短剧不同程度存在色情、低俗、暴力等元素,质量低劣、格调低俗、粗制滥造,没有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网络微短剧的确有热度,但不代表其可以无视争议、野蛮生长,否则只会对创作生态和行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微短剧理应厘清定位,明确肩负的使命,吸引流量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质量。
微短剧,“短”的只是时长,绝非品质和价值。对于靠“擦边”内容博眼球、破坏平台良好生态、扰乱网络传播秩序的网络微短剧乱象,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规微短剧的监管和打击力度,净化行业生态环境。平台更应该严把内容审核,确保播出的内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序良俗,不给有“毒”的微短剧留下生存空间。
制作方也应该明白,微短剧作为公共文化产品,不应该只把自己定位成“流量收割机”,讲好高品质故事、承担社会责任也是应有之义,树立精品意识才是微短剧能够长远发展的流量密码,谁能先把品质提升上去,谁就能在这片广阔蓝海的激烈竞争中占得先机。
网络微短剧只有从高流量走向高质量、从粗制滥造走向精品化,真正实现体量微而价值不“微”、时长短而品质不“短”,在保持“短平快”核心特点的基础上,兼具艺术性、思想性与观赏性,才能建立起核心竞争力,在创作与传播上走向更广阔舞台,收获更多观众的良好口碑,进而走向“长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