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悦诚评 | 是所闻所见 更是所感所思

潍坊新闻网 2024-06-13 09:51:04

是所闻所见 更是所感所思

□路来森

  手记,顾名思义,“随手所记”。它具有随意性、随时性、自由性的特点。正因为如此,也才最能见得作家的真性情、真思想。

  许多作家都有记“手记”(或称之为“笔记”)的习惯,如加缪有三卷本的《加缪手记》,毛姆则有《毛姆写作笔记》一书。《契诃夫手记》,亦是此类书之一。

  《契诃夫手记》所记内容,可用一个词概括之,那就是博杂。

  所记内容多多。诸如一段对话,一个场景,一个人的肖像描写,一些幽默的故事、诙谐的语言、哲理性的表达,景物描写片段练笔,偶然的思考所得、读书心得,对语言的选择和锤炼,对许多事物、现象、思想等的认知和理解,对现实和社会的批判和讽刺,对作家作品的简短评价,所写小说、戏剧的简单构思,某种特定状态下的心情等。

  可以说,内容博杂繁富,包罗万象。

  尽管如此,阅读之后,若然我们进行必要的爬梳剔抉、归纳总结,仍能找出一些共性或者本质性的东西。

  首先,我们可以看出契诃夫观察事物、人物、社会现象的视角。他的观察点不在高层,不在大人物身上,他从不记录大人物的表现。他总是望向低处,关注的是社会底层,如小职员、仆人、保姆、农民、小商人、无业游民、乞丐等。他的手记内容几乎全是底层人物——他们的疾苦,他们的语言、行为,他们的思想、精神,他们的种种。而且,契诃夫在观察和记录中,还总是表现出鲜明的态度,或者说爱憎、立场分明。

  再者,《契诃夫手记》重点还是在“用”。他手记中的许多人物、故事、文字片段,都形成了他小说或者戏剧的构思,或者故事情节。最典型的就是他的短篇小说《套中人》的形象原型。在手记中,他对原型人物(一位作家),有着多达三次的记录,最终,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形成,就是契诃夫对手记“典型化”之后的结果。

  但就我而言,更关心的还是《契诃夫手记》中,所能见到的契诃夫“这个人”——他对某些重大社会问题的看法,他的认知观、哲学观,他的创作思想、创作理论等。

  契诃夫在其手记中,通过一个个的片段、一点点的思考,展现了他对种种问题或者现象的看法。如对统治者(统治阶级)病态心理的分析、对“不平等”的危害的分析、对“女权论者”言论的评价、对“知识分子”的评价、对“快乐与幸福”的评价、对个人“信仰”的评价,以及对历史的认知等。

  还有,我们不能忽视契诃夫在其手记中,所表达出来的关于“文学及创作”的种种思考。如作为作家,应当如何观察生活、塑造人物的问题,作家作品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问题等。他特别强调文学作品应该具有超前性,应该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而且还要表现大众之中先进代表者的希求。

  从《契诃夫手记》中,我们还能印证与其小说一致的语言风格,那就是处处充满了机智、幽默和讽刺。读来,颇有让人“解颐”之处,但“解颐”的过程中,又会让人情不自禁地陷入思考,有所感,并有所得。

责任编辑:平小娜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