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有好戏 | 山乡沃野“起”宏图

潍坊新闻网 2024-06-18 14:38:28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夏日的山乡,田野上紫色的丹参花已经开罢,金黄的、雪白的金银花又次第盛开,三五成群的农人在采收金银花;最早栽植的蜜薯秧苗已经长得覆满沟垄,但田野上仍忙碌着一拨一拨栽植蜜薯的人们,一条条滴灌带滋润着黑色地膜下面的秧苗;而位于柘山镇区北部的山东酱道国际冰激凌蜜薯项目生产线已经完成试车……

  近年来,柘山镇依托独特的环境地域条件,突出生态环境优势,倾力打造柘山蜜薯、中草药等“一游四种”全域发展格局和农文旅融合产业强镇,蹚出了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多方共赢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现代版农旅“百草园”初具规模

  在安丘市柘山镇磨山河金银花种植基地,一些上了岁数的人们在采收金银花。“要不在家里也是闲着,这么大年纪,一天挣个百八十的,奇好。”今年70岁的磨山河村民李安臣满意地说。

  李安臣(右)在采摘金银花。

  位于磨山河村南的金银花种植基地项目占地67公顷,引进种植由山东中医药大学培育的“华金六号”等高端品种金银花,按照每亩收获干花量为80—100公斤、每公斤干花售价120元计算,每亩净利润7000元左右。“华金六号”的特点是花蕾期半月内保持不开放,便于当茬花一次性采收,亩可节支3000元左右的采收费用。

  柘山镇磨山河村党支部书记李玉国说:“我们磨山河村种植的800亩金银花今年进入第三年,村民通过土地租金、基地务工增收,村集体年增加收入7万余元。”

  据悉,柘山镇还在秋峪、老子社区种植千亩黄芪、丹参,建设中草药产业园,目前谭家秋峪订单种植的防风、紫苑等中草药已初具规模。

  丹参基地

“红色文旅”蓄势赋能成亮点

  从柘山镇区出发,沿着崎岖山路南行6公里,到达位于莒、沂、安三县交界处的夏家沟村。在位于村子最南头的红色文旅夏家沟综合体项目建设工地,工人们挥汗如雨,进行展馆的土建工程建设。

  “今年,我们结合‘安丘天路’农文旅融合发展实施方案,重点抓好红色文旅夏家沟综合体项目,将生态文旅柘山乡情、老子文化传承创新等项目串珠成链,打造天路沿线‘最美柘山驿站’,力争在农文旅产业强镇上实现突破。”柘山镇党委书记王斌介绍。

  据了解,夏家沟红色革命策源地田园综合体项目一期包括红色教育基地和遗址修复,布局建设红色研学、特色餐饮等旅游业态,配套建设现代农业全链条项目区,对接省农科院花生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引进新品种花生、高温耐寒大豆,建设试验培育基地,进一步优化柘山农业产业结构。

“蜜薯小镇”全链条发力效益倍增

  在省农科院蜜薯脱毒育苗示范基地一个个育苗棚内,蜜薯苗长得郁郁葱葱。这些优质苗子以每棵低于市场价0.05元的价格提供给农户,亩均减少成本500元左右。

蜜薯机械起垄

  为把小蜜薯做成大产业,柘山镇制定实施《柘山蜜薯三年倍增计划》,从薯苗选育到仓储保鲜再到产品深加工,全链条推进蜜薯产业发展。

  该镇与省农科院联合建设蜜薯脱毒苗示范基地,实现脱毒苗从依靠引进到自主繁育的突破;建设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区,开展36个高端品种对照试验,引导柘山蜜薯从鲜食型向兼用型转变;定期邀请省、市两级甘薯产业专家进行技术培训,提高薯农种植技术水平。

  在金钱洼村南,村党支部书记郭世学等蜜薯种植大户联建的一排储存窖已经完成,这些依坡而建的储存窖里面十分宽敞,车辆进出方便。

省农科院蜜薯脱毒育苗示范基地育苗棚

  据悉,为提升仓储能力,延长蜜薯“鲜活周期”,柘山镇在已建设4座恒温存储库、218个洞藏式储存窖基础上,今年将提升蜜薯仓储容量到2万吨以上,实现蜜薯销售期从一季延长至全年。

  记者走进位于柘山镇驻地北侧路西的山东酱道国际冰激凌蜜薯生产车间,工人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经过前期的紧张施工,全部机械设备都已安装完成,6月5日完成试车,8月份蜜薯收获就能大批量加工生产。

  “柘山镇围绕特色兴农目标,不断完善‘一游四种’产业链条,与省农业农村厅、省农科院对接蜜薯组培繁育实验室、建设蜜薯品种选育基地,到上海怡亚通对接冰激凌蜜薯销售,到浙江省安吉县对接民宿、农文旅融合、蜜薯品牌直营销售等,在破解产业转型升级瓶颈、推动‘蜜薯+农文旅’深度融合中实现富民强村同频共振。”王斌说。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玉芳/文图

通讯员 : 栾鹏升

责任编辑: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