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势不利常有匪徒挑衅

潍坊晚报 2024-06-19 14:30:55

  

  时与韩寿臣谈判的沂山第四军分区首席代表李耀文。

  开到淮安县接受改编的“韩十团”团长韩寿臣。

  淮安的主要领导仅有县长支撑,而驻守部队仅剩不可靠的起义队伍“韩十团"。地委意识到问题的严峻性,紧急平调富有革命斗争经验的莱东县委书记陈克来淮安,并将其他干部配齐。

  韩十团驻淮安

  队伍成分复杂

  韩十团是被打着抗日旗号的厉文礼的队伍收编的。团长韩寿臣是土生土长的安丘人。众所周知,“七七事变”后,全民抗战序幕拉开,因为是抗敌爱国,最容易鼓励号召,韩寿臣就抓住这一难逢的机会,拉起了自己的队伍。所以抗战之初,韩寿臣也开展过活动,也做过怜惜百姓的事情。到了1943年春,韩寿臣跟随厉文礼投降了日寇,多次配合日寇扫荡我抗日根据地。

  1945年春,我军在发动“讨厉战役”之前,派出首席代表、沂山第四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李耀文,与韩寿臣在安丘六区十字路村谈判。李耀文表达了坚决拿下夏坡厉文礼司令部的决心,希望韩寿臣在八路军攻击夏坡时同时起义。但韩寿臣不相信能够攻下厉文礼的司令部,提出先按兵不动,如果夏坡真的攻下了,他保证起义。我军只好答应。与其说韩寿臣狡猾,不如说他是在赌。

  夏坡拿下后,按照十字路谈判决议,韩寿臣执行了我军首长的命令,将部队带到了安丘县第三区古城子,于6月20日公开宣布起义,接受改编并整顿。

  韩寿臣的这支出身土匪的起义队伍,成分复杂,在仅剩他们驻守淮安的新形势下,部下各怀鬼胎,其中不乏沉湎于过去欺凌百姓、作威作福的官兵,根本不敢依仗。这让刚刚建立的新政权频出意外,很多区公所、村农会干部莫名遇害。为此,周次温不得不把精力投入到政权和武装建设上来。

  调来陈克任县委书记 县长主抓经济工作

  沂山地委、军分区首长意识到,必须保证县长周次温集中精力主抓淮安经济工作,巩固政权这块得另派得力干部分担。于是,地委左右权衡,调来陈克担任淮安县县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搭档周次温。

  陈克,原名朱司春,又名朱茂轩(懋宣),字曙东。莱芜县第五区冯家林村人。1914年1月出生。1940年,时任莱芜县委第五区区委书记的他,与鬼子周旋被追赶,躲进郭家庄陈大娘家。危急时刻,陈大娘面对日军盘问,硬说他是自己的儿子,让他幸免于难。知恩图报的朱茂轩从此改名陈克,做了陈大娘的儿子。抗日战争最艰难的1942年,他担任莱东县的县委书记,以对敌斗争沉着果断、勇敢坚定,具有毫不妥协的战斗精神威震四方。莱芜城的日伪军曾把陈克之妻宋玉美、大哥朱茂珍、二哥朱茂绪、三哥朱茂友、四哥朱茂富、六哥朱茂圈一并抓去关押,作为人质,要挟陈克投降。陈克把家人看做被日寇蹂躏的千千万万中国人民的一部分,愤怒地复信表示:“你要杀我一口,我就杀你十人,血债要用血来还!投降是绝对办不到的!”日伪军见诱降不成,又恨又怕,不得已勒索了部分财物,就把陈克的家人放了。

  此时,鲁中军区党委将陈克平调过来,显示了对淮安县的重视。

  关于陈克淮安任职的细节,同时调来的武装部副部长杨兴在《淮安三年片段》中这样写道:

  1945年8月,我由鲁中军区参谋训练队学习结业后,组织分配我担任淮安县武委会副主任,不久即称县人武部副部长。启程那天,领导告诉我说:“淮安新任县委书记陈克同志也去淮安上任,明天早饭后你到地委找他,你们一同走。”

  第二天一早,我就去地委找到了陈克同志。他有40岁左右的年纪(实际三十出头),一米七八的个头,脸色红润,身体粗壮。我们原先并不认识,但见面后却十分亲热。因为我们要在一张桌子上开会,一个锅里吃饭了。

  连同陈克的警卫员,三人从沂山地委去淮安。走到安丘雹泉时,杨兴找雹泉村村长要了头毛驴,让比较胖的陈克代步。陈克不愿意搞特殊,怎么也不骑。两人好说歹说,强调路上凶险,必须白天赶到景芝,他才骑上。村里派了一位农民跟随,好把毛驴牵回。一路上人不歇脚,驴不停蹄,一口气赶到景芝。

  县委当时驻在景芝天主教教堂里,赶到时县机关人员正在吃晚饭。大家听说来了县委书记,还有武装干部,无不欢欣鼓舞,纷纷跑上前握手欢迎。

  没几天,地委又把年仅26岁的沂南县岸堤区区委书记刘铭调来,担任淮安县委组织部长。主要领导配齐了,淮安临时工委自然撤销。

  当夜住教堂 子时闻枪声

  陈克一行当晚就在教堂住下,由于赶了一天的路,十分困乏,早早睡下了。不料半夜12时被一阵枪声惊醒,一股匪徒约有十几人,在教堂外面打冷枪,守大门的警卫也没有还击,匪徒六七分钟后撤去。但陈克和杨兴都睡不着了,找警卫了解情况。原来,这是一个月来的家常便饭,教堂有很高的围墙,只需严守大门,不招惹他们,就会不战自退。

  白天,陈克与县委委员见面后,顺便提到夜里打枪的事。他说,对此明目张胆的挑衅,我们不能坐视不理,不带队伍出去打一打不行。

  巫景全汇报:“陈书记可能还不知道,淮安原来的县大队被升级到去东北的队伍了,新的县大队建起来,才能拉出去打仗。另外,县武装部也没有成立。”陈克听了,指示说:“现在武装部杨兴部长和我一起报到了,你们抓紧把队伍建起来。县机关没有警卫部队不行,开展新区工作没有部队配合也不行。”

  巫景全说:“现在十团韩寿臣底下的一支起义队伍,就驻在离景芝二里路的东庄子。起义部队都是五六月份形势好的时候成建制反水过来,成分相当复杂,现在在敌人占上风的节骨眼上,官兵有动摇思想。说不定夜里打枪的人是从东庄子溜出来的呢。目前我打算从被俘弃暗投明的队伍招收部分,这样可以把县大队尽快建起来。”

  由于这是第一次在淮安创建县一级的党组织,大家工作热情很高,陈克对巫景全吸收俘虏建队的意见,没说行,也没说不行,但实际上是默认了。

责任编辑: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