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农业发展,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2024-06-24 18:45:00
6月24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科技赋能农业发展,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卢芳芳 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宿廷波 市科技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近年来,市科技局深入推进“科技+农业”深度融合,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持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技推广应用,支持研发了一系列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使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效率不断提升,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农业科技创新效能不断提升
通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加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和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积极培育农业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大力支持企业牵头承担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近年来,农业领域企业承担了多项上级科技计划项目。例如,我市农机产业“链主”企业潍柴雷沃,承担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十余项。2022年“大型智能农机装备示范工程”获批山东省科技示范工程项目,带动全市农机产业链技术创新突破;高性能复式条播机入选2023中国农业农村十大新技术;F3000拖拉机和轻简型精量播种机亮相2024全国农业机械展览会。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省科技厅实施农业良种工程以来,我市农业领域企业已承担良种工程21项,在设施蔬菜、粮食育种等领域实现突破。例如,三木种苗科技成果获2023年度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市农科院选育的“潍麦13”等6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省级审定。依托农业科技园区主导产业,先后争取山东省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提振行动计划项目14个。
二、农业科技创新载体不断完善
2021年争取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落户潍坊,是全省唯一一家现代农业领域省实验室,获批建设以来,累计发表论文190余篇,获得授权专利23项,在大田作物、重要瓜果蔬菜种质创新等方面取得一批国际领先科研成果。亚泰花卉新获批组建山东省花卉技术创新中心,备案潍坊现代农业与生态环境研究院等4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新建山东省农业生物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等2家国际合作基地。依托农业科技园区率先示范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代服务业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建成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辐射区)1个,寿光国家高科技示范园和潍坊(青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2个,省级农业科技园11个,潍坊寿光市建成省级农高区。
三、农业科技产研合作不断深化
人才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聚焦全市农业产业急需,以中国科学院等高校院所为重点,用好“名校合作直通车”“走进中科院”等活动媒介和“科技副职”等人才媒介,面向现代农业领域积极开展合作对接。发挥本地科研院所引才聚才作用。依托北大现代农业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揭榜挂帅”面向国内外发布人才需求。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院等高水平科研院所合作,在潍坊建设研究机构,集聚学科和人才优势,研发、优化相关技术与产品,开展成果转化,提升现代农业与生态环境科技水平。2023年与西安交大、山东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组织农业领域合作对接10次,促成多个项目落地合作。华盛农业李兴盛等4名农业人才列入国家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6人列入国家人才工程计划。北大现代农业研究院通过举办全国性学术会议、学术论坛和“以才引才”等方式,集聚农业科研人才600余名,形成了院士领衔,杰青、长江为两翼,中青年骨干为主体的雁阵人才团队。
四、农业科技基层助力不断加强
坚持把创新科技特派员工作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切实畅通科技人才流向农村渠道,目前,全市已注册科技特派员500余人,47人被评选为省级优秀科技特派员。组建省、市科技特派员产业服务团34个,累计开展技术指导服务3万余次,推广新技术、新品种1100余项,相关经验被省科技厅推广。鼓励科技特派员牵头或参与农业领域各类科技计划,近三年,帮助华盛农业、中蔬生物、永盛农业等龙头企业的一批农业良种工程入选省级重点研发计划。
下一步,潍坊市科技局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一七五一”思路目标和任务举措,统筹技术、平台、企业、人才等资源,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力度,着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作出新的贡献。
一、加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抓好现代种业技术创新,加大对分子设计、基因编辑等生物育种技术支持力度。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攻关,突破一批种业创新关键技术。保障大型智能农机装备示范工程顺利推进,带动全市农机产业链技术创新突破。二、支持高层次创新平台建设推动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运行质效提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鼓励支持农业企业争创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注重发挥农业科技园区辐射带动作用,支持园区主导产业申报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提振行动项目。三、深化农业领域产学研合作持续开展“名校合作直通车”“走进中科院”等活动,广泛开展面向现代农业领域的合作交流。充分挖掘潍坊学院、市农科院等创新资源,促进研究成果在本地转化。四是强化科技助农服务。四、强化科技助农服务完善科技特派员选派机制,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支持特派员服务团围绕当地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定点帮扶、技术培训等活动,打通科技助农“最后一公里”。
大众网记者:刚刚介绍中谈到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提振行动计划,能否简要介绍一下?
宿廷波答: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提振行动计划是我省重点研发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山东省科技厅牵头组织实施。旨在立足我省县域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依托当地优势农业企业,集聚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才等创新资源,开展关键技术集成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吸引培养农业农村科技人才,以产业振兴带动人才振兴和生态振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积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项目牵头申报单位一般应为省内依法注册满1年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创新主体,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条件,管理运行规范,须承担起项目核心研发和组织任务。多个单位联合申报的,应签订联合申报协议,并明确一家单位作为项目牵头单位。如果有申报意愿的单位,可以通过以下流程自主申报。一是查看项目指南。根据工作需要,项目指南内容通过山东省科学技术厅网站、山东省科技云平台等渠道发布,请定期登录查看。二是在线填报项目。项目负责人在山东省科技云平台中登录个人申报账号,按照系统相关提示和要求在线填写项目申报书和预算申报书。三是申报单位审核。申报材料全部填写完毕后,项目负责人应及时提交申报单位审核。四是主管部门推荐。申报单位审核同意后,市科技局通过山东省科技云平台审核推荐至省科技厅。
潍坊广播电视台记者:农业科技特派员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能够将科技服务和技能培训带到基层一线,请问成为科技特派员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卢芳芳答:根据省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规定,科技特派员是由科技管理部门按照规定程序,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单位中选派,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技术特长,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创新创业、科技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人员。科技特派员选派条件:一是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热心为“三农”服务。二是具有一定专业技术水平、基层工作经验和组织协调能力,一般应该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本科以上学历。三是每年服务时间不少于一个月。科技特派员的选派程序,按照“自愿互利、双向选择”的原则,采取自愿申请、单位推荐、山东省科技特派员管理系统注册、县市两级科技主管部门审核、省科技厅备案、颁发证书的步骤选派,服务期为三年,实行动态管理。
潍坊日报记者:刚刚介绍中提到,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是我省农业领域唯一的省实验室,能否介绍下平台在农业创新领域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宿廷波答: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自2021年7月批建以来,在北京大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逐步成长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前沿性、引领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目前,省实验室(含农研院)有各类科研人员694人,其中院士2人,国家级人才工程人选14人,泰山产业创新领军人才1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1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0人;山东省杰青2人、山东省优青1人、山东省海外优青4人;鸢都领军人才2人、鸢都学者特聘专家3人、鸢都学者青年专家6人。41位课题组负责人中,具有海外经历的高层次人才占比约80%,形成了院士领衔、杰青长江为两翼、中青年骨干为主体的雁阵人才团队。省实验室(农研院)现已建成七大公共服务平台,配备冷冻电镜、全套质谱分析系统、共聚焦显微镜等先进仪器设备4481余台(套),设备总值超3.7亿元。建成转基因基地约200亩、育种基地约660亩、南繁基地360亩、中试大棚45亩、智能温室5000平米、植物生长室61间。主持及合作参与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48项、市级科研项目8项,培育耐除草剂玉米新品种4个、耐除草剂玉米改良品种8个、作物杂草精准识别系统1套。申请植物新品种权21个,送审主粮品种8个。授权国际专利6项,累计发表论文190篇,其中,2023年度参与的合作研究成果首次在Cell、Nature、Science三大顶刊发表。获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站、省国际联合实验室等一系列平台称号,参与建设小麦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盐碱地技术创新中心。小麦、猕猴桃、西瓜、花生、番茄等作物育种研发取得新突破,4项小果型西瓜品种、5项盆栽番茄品种和新型作物抗病节水诱导剂(SCIC)实现成果转化,转化合同金额超过560万元。今年,4项小果型西瓜品种预计市场收益超过2亿元,其中,种植农户收入预计超过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