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局部反攻收复失地

潍坊晚报 2024-06-30 08:58:00

  

  赵寄舟

  日军飞行员山田井马。

  1943年,日军持续对小清河等地发动“大扫荡”,清河军区重新成立清东独立团,岳拙园兼任政委,我军对日军发起多起反“蚕食”战役。1944年3月,岳拙园到第五地委担任书记兼第五军分区政委。从春季整训开始,陆续展开了夏季、秋季攻势。第五军分区先后攻克四里沟、三里沟日伪军据点。

  采用里应外合办法 成功拔除郭园据点

  1943年1月,日军1.2万余人发动了对小清河北广北、八大组的“大扫荡”。两次扑空后,又扑向清西军分区驻地陶唐口。为策应清西军分区反“扫荡”,清东、清中独立团和有关县大队、区中队广泛开展破袭战,有力牵制了敌人。赵寄舟、岳拙园指挥部队于1月15日夜袭广饶城,一度攻进西关,敌恐慌万状,盲目射击了三个多小时。

  1943年8月,清河军区决定,重新成立清东独立团,昌潍独立团并入清东独立团。赵寄舟兼任清东独立团团长,岳拙园兼任政委。是月,在清河军区反“蚕食”战役中,清东独立团击溃日伪军对昌潍地区的“扫荡”,敌人四个团被歼过半,部分恢复了1942年夏季被“蚕食”的小清河南的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县边区。清河区与胶东区的联系随之恢复。

  日军占领侯镇后,为掠夺食盐,在盛产优质原盐的郭园设了据点。1943年11月,为配合根据地人民反“扫荡”,解决人民群众的吃盐问题,清河军区决定由清东独立团拔除郭园据点。郭园据点位于寿光东北部,寿潍两县交界处的盐碱滩上,方圆十公里以内没有村庄,驻有一支伪军中队150余人看守,接受侯镇日军指挥。据点周围筑有两米高的院墙,墙外有两米多深的壕沟,壕沟内常年积水;墙外设置数条铁丝网。大院四周各筑一座炮楼,昼夜设岗。全院仅有南门可以出入,并需放下吊桥。院外是一望无际平坦的盐碱地,无地形地物可以利用,强行拔掉不是那么容易。

  清东独立团决定采用搞好内应、里应外合的办法,命参谋王岳西和敌工干事许冠堂前去策反,设立内应。许冠堂由一名工友向工头推荐,进入郭园据点附近的盐工窝棚,成为一名盐工。许冠堂成功策反了一名伪军班长。12月的一天,清东独立团利用伪军班长深夜值勤的时机,悄然进入据点,不费一枪一弹,俘虏伪军一个中队,缴枪80余支,在清东抗日战场上创造了一个里应外合取得胜利的战斗范例。此战后,赵寄舟、岳拙园考虑到该据点我部不能利用,日伪可能重新占领,便命令部队将据点焚毁,并号召人民群众前来自由运盐。

  1944年1月,清河区和冀鲁边区两区党委、军区合并,建立山东渤海区党委、军区。3月,清河区行政公署与冀鲁边区战时行政委员会合并为渤海区行政公署。渤海区党委、行署、军区辖六个地委、专署、军分区。原清河区清东地委、专署、军分区与清中地委一部、清中办事处所辖部分县和清中军分区一部分别改组为渤海区第五地委、第五专署、第五军分区。第五地委先后辖临淄、博兴、广饶、广北、广(饶)博(兴)蒲(台)三边、益(都)寿(光)广(饶)三边、益寿、益东、昌潍、潍县、寿(光)潍(县)、潍南县(工)委。岳拙园到渤海区第五地委担任书记兼第五军分区政委,于勋任专署专员,赵寄舟任第五军分区司令员。渤海区、渤海军区的成立,标志着渤海平原抗战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俘虏冈村宁次的侄子 成功换回40余名同志

  1944年1月,在清东地区发生一起日机失事事件。

  一架日军战斗机因方向舵失灵,降落在清东地区潍县北部海边的草洼里。当地县大队和民兵从敌机上缴获重机枪两挺、电台两部,生俘飞行员一名。他们用杂草掩藏了飞机,将日军飞行员及两挺机枪送到了第五军分区司令部。

  赵寄舟、岳拙园等第五军分区领导研究决定,将飞行员转送至渤海军区领导机关。原来,该飞行员名叫山田井马,军阶是中尉。他是日军一个师团长的儿子,也是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冈村宁次的侄子。日军即派飞机来巡查,并从益都出动日伪军800余人,在四架飞机配合下,对潍县北部进行“扫荡”,寻找该飞机和飞行员,未能得逞。敌机又在广饶、利津东南地区上空散发传单,扬言“只要放回飞行员,愿以大批武器交换,也可另提条件,均可照办”。

  这时的山田井马经过反战同盟清河支部的启发教育,已参加了反战同盟。渤海军区领导经过研究,认为可以将他放回去,换回我军被俘的李震、李铁峰等几个干部。如对方同意,还可增加换回人数。经敌工关系人员从中斡旋,敌果然全部应允。敌将我被俘人员分两批释放,先释放第一批10多人。我军放回山田井马后,敌又将第二批30多人放回。

  这是渤海军区刚成立时,一次很有意义的交换战俘事件。

  渤海区局部反攻开始 岳拙园等人分三路突围

  按照区党委关于发动局部反攻的作战计划,经过春季整训、随着斗争形势的需要,军分区由分散的群众性游击战,逐步转为游击战与运动战相结合,军事攻势与政治攻势相结合,收复失地,扩大根据地,为迎接大反攻做准备。

  1944年2月,第五军分区清东独立团直属三连和十区中队伏击从日伪军侯镇据点出动“扫荡”东地沟村的30余名伪军。敌人进入八路军伏击圈后,十区中队首先打响,敌人惊慌失措,顾不得还击,回头就跑。直属三连从两边包抄过来,伪军只得缴械投降。战斗打响后,一名伪军哨兵慌忙跑回侯镇据点报信,日伪军倾巢出动增援,三名日军骑兵首先赶到,被八路军增援部队全部击中,翻身落马。日伪步兵见遭遇八路军主力部队,不敢恋战,匆匆逃回了据点。这次战斗,击毙日军3名,伪军1名,俘虏伪军34名,缴获战马3匹,掷弹筒1门,步枪38支,三连和区中队无一伤亡。

  经过春季整训,渤海区决定利用青纱帐做掩护发起夏季攻势。首先,为打通与鲁中区的联系,策应驻守丰城一带的伪灭共建国军第八团王道部反正。决定把夏季攻势第一阶段的作战方向定在益、寿、临、广四边地区。7月20日黄昏,渤海军区直属团与清东主力,在地方武装、民兵的配合下,突然包围了王道部伪军在丰城、辛家桥、高庄等处的11个据点。

  在渤海军区做多次工作后,王道于7月20日夜,率领1600余人反正参加了我军。该部被编为“山东军区独立第1旅”。这一事件当时在全山东产生了很大影响,与此同时,伪广饶警备区第6中队百余人,亦于当夜反正。至7月25日,我军共拔除敌伪据点56个,歼敌4500余人,从而切断了广(饶)寿(光)公路,扩大了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边根据地,使寿光伪张景月部,广饶、益都、临淄伪李青山、徐振中、王砚田等部,完全暴露在我军攻势面前。夏季攻势第一阶段作战胜利后,日军惊慌不安,伪军更加动摇。为使我根据地进一步相连,给敌人以更大打击,我军乘胜北上,发起了夏季攻势第二阶段作战——利津战役。此役是渤海军区部队第一次攻克县城,全歼守敌,揭开了渤海区局部反攻的序幕。

  在接下来的秋季、冬季攻势中,各军分区积极配合,在辖区进行局部反攻。第五军分区先后攻克四里沟、三里沟日伪军据点。

  10月,日军左滕大队和宛桥中队在伪孟祝三、苗思九两团约2000人的配合下,以突击战术向第五军分区机关驻地大家洼、太平庄一带实施包围。此时,渤海行署主任刘其人正在太平庄检查指导工作,分区主力参加外线作战未归。刘其人、赵寄舟、岳拙园从容应对,指挥军分区机关和部队分三路紧急突围。突围中,九区中队一个班为掩护机关转移全部壮烈牺牲。赵寄舟腿部被敌人流弹击中,受了重伤。

  随着我军局部反攻的不断发展,根据地迅速扩大,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动员群众扩大武装力量。1944年12月,按照渤海区党委、军区、行署下达的“扩军、练兵、准备大反攻”的任务,第五军分区掀起了练兵热潮,经过训练提高了指挥员的战术水平和政治素质。经过整风,在思想上、政务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统一。

责任编辑: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