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农业科学院:以“种子芯”赋能新时代粮食安全

潍坊日报 2024-07-01 10:24:27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6月11日,位于高密市的山东菲达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育苗农场的“潍麦15”“潍麦16”等新品种小麦喜获丰收,其中“潍麦16”最高亩产达到892.52公斤,实现我市小麦单产历史性新突破。这是近几年潍坊市农业科学院选育小麦新品种不菲成绩的一个缩影。

  潍坊市农业科学院作为潍坊市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知农爱农、惠农强农,立足潍坊实际需求,扎实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十三五”以来,市农科院育成山东省审定品种25个、国家审定品种3个、国家鉴定品种3个,登记非主要农作物品种30个,取得植物新品种权34个。

致力科研攻关

小麦良种选育领头雁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潍坊市农业科学院作为种业创新的先行者、小麦良种选育的领头雁,多年来,共组织申报国家、省、市级重点项目600多项,获批国家级专项、山东省良种工程等310余项;取得各级各类科研成果800多项,其中重大科研成果90多项。取得各级各类奖励成果57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国家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3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2项,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6项、二等奖10项;连续21年获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些成果被推广应用到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累计推广面积超过5亿亩,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农业生产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

  选育的“潍豆9号”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推荐品种;育成的“潍花”系列新品种已成为山东省及全国(北方区)主推花生品种,该系列品种占全市花生种植面积的70%以上;研发的“冠军”等芦笋新品种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自主选育的潍县萝卜杂交种“潍萝卜16号”,成品率比普通潍县萝卜高出15%以上,亩新增效益0.2万元;选育的小麦新品种“潍麦8号”被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列为农作物主导品种,累计推广面积4000万亩,增加粮食产量15亿公斤,新增经济效益20亿元;选育的“潍麦12”于2021年通过山东省审,于2022年通过国家审定,打破了潍坊市18年未有自主审定小麦品种的历史;选育的“潍麦13”“潍麦15”“潍麦16”于2023年通过山东省小麦新品种审定,占潍坊市当年审定品种50%。选育的“潍麦”系列小麦新品种均成功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在山东省、山西省、河北省等地大面积推广种植。“潍麦”系列平均亩产比对照“济麦22”增产5.0%,高产抗倒伏特性明显,深受百姓欢迎。潍坊市农业科学院用实际行动保人民心安、护大国粮安。

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种业成果不断创造新纪录

  种业要可持续发展,要育繁推一体化,必须加强科研院所与政府、企业、高校的联系,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才能有助于种业成果的推广应用。

  为探索种业可持续发展,育繁推一体化,加快推进小麦优质品种的产业化应用,潍坊市农业科学院积极探索院企合作新模式,与山东省菲达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建立长期育种合作关系,在菲达种业建立了山东省良种工程小麦项目示范基地,针对我省小麦产业提质增效的需求,建立小麦新品种种子繁育基地,实现快繁快推,加快小麦优质品种推广。“院企合作”新模式弥补了科研单位的研究经费缺口,加快了科研单位成果落地,并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了品种选育与品种开发的良性循环,实现种子企业的快速发展壮大。

  通过与菲达种业合作的“潍麦”系列的选育推广,提高潍坊小麦粮食产量,保证小麦生产安全,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用中国种子保卫中国粮仓。

相关链接

山东菲达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简介

公司发展过程

   山东菲达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注册资本5000万元,拥有国内一流的育种团队、小麦新品种、种子仓储库、种子加工流水线、种子烘干塔,是集小麦种育、繁、推于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

   先后与中国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农科院、青岛农业大学、鲁东大学潍坊农科院等科研院校进行技术合作,自主研发或联合培育的菲达6号、潍麦16等5个小麦新品种通过了省级或国家级审定,菲达2018等16个小麦新品系正在参试中。

   公司连续三年举办小麦新品种推介会,先后获得中国农技协小麦科技小院、国家中小企业信用AAA认证、山东省十佳诚信农资品牌、山东省星级社会化服务组织、潍坊市农业龙头企业、潍坊市禾本科(小麦、玉米)岗位专家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公司科技实力

   拥有一支由潍坊农科院专家和16位科研人员组成的小麦育种联合科研团队。公司拥有小麦种加工流水线4条,日加工能力达到400吨。省内外14个县小麦种生产基地近10万亩,其中自有基地1600亩,托管基地3200亩,合同基地9万余亩。建有国标种子仓储库9600平方米,库容达1亿斤。100吨和400吨种子烘干塔各一座。自2021年起菲达6号等新品种在山东、山西、河北推广面积累计达到1000余万亩。

主要品种及产量

   菲达6号:2018—2020年参加山东省高产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14.8公斤,比对照济麦22增产4.7%;2021年参加山东省生产试验,经专家测产亩产达606.3公斤,比济麦22增产3.8%。

   潍麦13:2019—2021年山东省小麦品种高产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591.8公斤,比对照济麦22增产4.9%;2021—2022年高产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7.2公斤,比对照济麦22增产5.4%。

   潍麦12:2018―2020年度参加国家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大区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06.2千克,比对照济麦22增产6.4%;2019―202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7.5千克,比对照济麦22增产5.7%。

   潍麦15:2020—2022年参加山东省小麦品种高产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38.3公斤,比对照济麦22增产4.9%;2022—2023年度参加高产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5.1公斤,比对照济麦22增产2.34%。

   潍麦16:2020—2022年参加山东省小麦品种高产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37.3公斤,比对照济麦22增产5.3%;2022—2023年度参加高产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0.6公斤,比对照济麦22增产3.65%。2024年潍麦16亩产达到892.52公斤,实现我市小麦单产历史性新突破,位列山东省前茅。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洪明/文 

图片为资料图

通讯员 : 于海涛

责任编辑:庞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