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关切优服务 改革创新惠民生——2024年上半年全市社会事务工作综述

潍坊日报 2024-07-01 10:40:57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社会事务工作关系千家万户,点多面广,既要保障流浪乞讨人员、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权益,又涉及殡葬管理、婚姻登记等基本社会服务。2024年上半年,全市民政系统聚焦群众关切、回应社会期盼,改革创新、做实做细社会事务领域各项工作,让困难群众感受温暖,为公共服务增加温度。

逝有所安,让“身后事”暖心办

  我市民政系统持续提升殡葬服务水平,深化殡葬改革力度,积极推动移风易俗,聚焦殡、葬、祭各环节,推动全市殡葬事业健康发展,让逝者得到尊重、让生者得以慰藉。

  清明节祭扫工作稳妥开展。提前制定祭扫预案,加强部门联动协作,2024年清明节期间,全市41家殡葬服务机构接待现场祭扫群众约17.2万人次,疏导祭扫群众车辆5.3万台次。

  殡葬改革试点不断深化。组织高密市做好殡葬领域跨部门综合监管全国试点单位验收工作;指导寿光市、安丘市、临朐县做好全省“礼安齐鲁”丧俗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奎文区廿里堡街道董家灵堂等7家单位创新推进“逝有所葬、迁有所去”生态安葬试点。

  殡葬服务保障能力有效提升。实施殡仪馆服务质量提升工程,投资6000万元的市第二殡仪馆一期服务中心基本建成,投资2500万元的高密殡仪馆已完工并投入使用,投资960万元的临朐殡仪馆一期改扩建工程进展顺利。

  推动公益性公墓建设,开展节地生态安葬。截至2024年5月底,全市共新建、改扩建公益性公墓22处,在建9处;积极开展海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活动,组织潍坊市第11次生态海葬活动,累计服务丧属1800余人,604位逝者“魂归大海”。

  组织参加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选派4名选手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墓地管理员和遗体火化师2个赛项的比赛,斩获3个二等奖和1个三等奖。

婚俗改革,让文明新风“甜蜜蜜”

  全面提升婚姻登记服务。为满足群众多样化结婚登记需求,打造奎文泰华、昌乐红河2处婚姻登记巡回点;持续开展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全户籍类电子证照办理婚姻登记试点、免提交居住证办理婚姻登记试点,组织开展“五一”等节假日当天预约结婚登记轮值服务。

  不断拓展婚俗改革宣传。开展“海誓山盟·爱在鸢都”婚俗改革宣传活动,潍城区成立婚俗改革宣传小组,自拍自导婚俗改革宣传短视频,峡山、昌乐、青州等地举办婚俗专题活动。以“520”为契机,在全市范围内倡树新时代文明婚姻观,开展户外颁证、集体颁证等活动26场次,服务新人187对;举办婚恋微课堂、新婚第一课、“为爱情减负树文明婚风”婚俗改革宣讲、公益相亲大会等活动13场次,服务群众1600余人次;开展“为爱护航”新型婚育文化一站式宣传活动3场。

扶残助残,织密残疾人福利“保障网”

  推动残疾人“两项补贴”放管服改革。积极推动残疾人两项补贴“掌上办”“指尖办”和主动帮办代办,方便残疾人就近就便申请。

  健全完善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将一、二级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不低于189元提高到不低于201元;三、四级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二级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不低于146元提高到不低于151元;将三级、四级智力和精神残疾人纳入护理补贴范围,保障标准每人每月97元,惠及1.6万人。截至5月底,全市共为17.03万名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发放补贴1.34亿元。

  推动残疾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组织潍城区、坊子区等地有序实施“残疾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项目”,指导安丘市积极申报全省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试点单位。

应救尽救,温暖流浪乞讨人员回家路

  加强救助管理服务规范化建设。开展救助管理机构安全隐患排查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专项整治,全面提升救助管理领域资金使用、托养照料、医疗救治、落户安置、护送返乡、安全管理等方面工作水平。截至目前,全市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362人次,其中站内救助335人次。

  持续开展“大爱寻亲,温暖回家”主题寻亲活动。加强与公安部门联动,及时采集流浪乞讨人员DNA,推行“互联网+救助寻亲”工作模式,利用数字化手段及时推送寻亲信息,拓宽寻亲渠道。今年以来,开展寻亲核查170余条次,帮助82人成功寻找到家人。

  扎实开展专项救助行动。实施精准分类“即救即走”工作机制,设置临时遇困人员志愿服务关护点20个,加大夜间、节假日及降温降雪寒潮天气下的救助力度,确保流浪乞讨等各类临时遇困人员及时得到有效救助服务。专项活动期间,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74人次。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沁/文 

责任编辑:庞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