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底更稳固 服务更暖心——2024年上半年全市社会救助工作综述
潍坊日报 2024-07-01 10:29:55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社会救助,是保民生、促公平的托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更是民心所向、蕴涵着对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2024年上半年,全市民政系统聚焦特殊群体与群众关切,强化党建引领,深化改革创新,打造分层分类救助体系,建立“物质+服务”模式,提升“鸢·助你”社会救助品牌矩阵,积极助推全市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切实兜住兜准兜好民生底线。
志愿者给困难老人送去棉被。
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2024年,全市再次提升9类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挂钩上年度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幅,将城乡低保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944元、770元提高至1003元、835元。
创新集成救助服务机制。以“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实现“只进一次门”“最多跑一次”,为困难群众服务的事项“一次办好”。创新推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临时救助、因病致贫重病患者审核确认“五合一”,列为市政府10件“高效办成一件事”之一,实现一次申请授权、一次调查核对、一次审核确认,避免群众重复提报申请信息,实现多项救助政策互联互补,优化救助工作流程,“减证便民”提供高质量的社会救助。
坚持提高社会救助质效。自今年5月起,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困难群众救助“主动申报日”和社会救助品牌提升活动,进一步落实“三主动”工作机制,推动社会救助从“保生存”向“防风险”“促发展”转变,切实兜住兜准兜牢基本民生底线。落实好社会救助政策主动宣传、救助对象主动发现、救助信息主动公开工作机制,将因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事故、重大事故、重大疾病、失业下岗、教育支出过大等原因,导致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群众纳入探访范围,帮助申请相关救助,着力解决困难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优化主动发现服务机制。建立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库,综合运用线上“大数据”比对分析和线下“铁脚板”入户摸排,将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84.2万困难群众全部纳入动态监测范围。市民政部门与市医保局对接,向县市区下发市级因病致贫返贫预警数据,并要求县级民政部门根据日常工作,及时与同级救助部门共享数据,通过数据信息第一时间主动发现救助对象,实现社会救助由“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沁/文图